第137章 三口聚会(2 / 2)
张奉抿着笑意悠悠道:“李大人,不占理就倚老卖老,可不是什么长脸的事。”
皇上目视着下方二人分庭抗礼,并没表明自己的态度,皇上没有推行张奉的改革之法,但也没有否决,就是因为他也没有决定,到底要不要推行。
皇上问道:“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朝廷上自然分为两派,一是支持李儒的,认为张奉的变法之策祸国殃民,二是极少数的人,站在张奉一边,认为发展商业是富国之道。
李儒见多半官员都倾向于自己,不由挺直了腰杆,这是张奉早就料到的结果,他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论声望论人脉,都比不上两朝老臣李儒。
皇上轻轻皱了皱眉,不知是何意,他问沈成济:“沈将军认为呢?”
沈成济是武将,乍然被点名问改革之策是他意料之外,沈成济思量说道:“陛下,臣认为,张大人的改革之策是好计策,臣于边塞打仗时候,确实见有些城镇通过与波斯通商,富裕起来,但臣认为,这一计良策,现在还不是实行的时候,或许要推迟个五年十年,才能等到时机。”
张奉哂笑,好一个中庸之法,说得两头不得罪:“沈将军,等个五年十年,黄花菜都凉了,若是现在开始实行,五年十年,我大兴必能成为最强的国家。”
沈成济并没反驳他的话:“张大人的法是好法,只是如今,尚没有推行的基础。”
沈成济的话说得委婉,他的意思是,张奉的计策很好,只是你看看现在朝堂上,并没有什么人支持变法,推行起来必定十分艰难,到时候触犯了这些大地主的利益,变法良策层层传递到百姓耳朵里,变成了剥削之策,会得不偿失。
这话戳中了皇帝的心思,他举棋不定就是因为不知朝中之人究竟能不能配合变法。
但一向平和的张奉,遇到沈成济,好像敌意更甚:“沈将军,变法不能害怕阻力。若是按你所说,一直等待时机,何时才能等到?时机是自己创造,不是等出来的。”
李儒实在听不下去,呵哧张奉道:“你这竖子简直胡搅蛮缠!”
张奉一眼杀过去:“李大人,我礼让你是老臣,但我也是册封了的三品礼部尚书,你在朝堂上如此辱骂我,是不将我放在眼里,还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李儒心知自己一时失言,收敛了一下怒气:“老夫心直口快,这点脾性陛下清楚,你休要在此挑拨离间,企图推行祸国之法,老夫第一个不同意!”
张奉冷笑两声:“李大人不同意,是因为我的策法祸国,还是耽误了李大人的财路呢?”
李儒简直听了天方夜谭:“你此言何意,老夫为官清廉一生,何来财路?”“是吗?”张奉轻轻一笑,再抬眼时却让李儒心头一颤。这么阴郁而锋利的眼神,简直就像是要拉他下地狱的修罗!
张奉拂了拂衣袖,说:“我怎么知道李大人欺压农户,圈钱圈地,捞了不少好处呢?”
满朝哗然,就连沈成济也变了眼神。张奉竟然要凭一己之力扳倒两朝老臣?
李儒是朝中老臣,他的声望人尽皆知,是出了名的清廉耿直,大灾之时不惜拿出全部家当帮朝廷赈灾,救助灾民。
李儒的声望和名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这些年,的确许多人认可他的人品。
立刻有人出来维护道:“张大人!你这般污蔑同僚,就是你的不是了。万事皆讲究证据,李大人的清廉爱民之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张奉笑道:“张奉不说无凭无据之话,你要证据,我就给你看证据。”
张奉跪下身,对皇上说:“请皇上允许臣递上证据。”
皇上顿了顿,思忖了一瞬当下局势,而今这般针锋相对,今日的朝堂之上,必定要决出个胜负,不是李儒以贪污罪下台,就是张奉以污蔑罪受死。
正是个选拔人才,敲山震虎的好机会,皇上在心中暗笑,点了点头,准了张奉的启奏。
张奉的人呈上证据,交由全朝堂的人当场验证,结果令人哗然。李儒竟然真的凭借官威圈钱圈地!
这事儿李儒自己都不知道:“不可能!污蔑之语,怎可当真!”
张奉忍着没笑出声:“李大人,你自己开看看啊。”
李儒大步走过去,挨个查看张奉的证据,上面的私账公印,竟然真是他自己的,半分不曾作假!
这……这怎么回事?
李儒大睁着双眼,这不可能,他何时签过这种协议,何时收过此等贿赂!
突然,他想到一个人,是他的一房侧室小妾。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糊里糊涂地跟她睡在了一起,后来他就好像看到,她偷偷进他屋里拿东西,但那女人嘴巧得很,他又正好有公事要忙,就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那个贱女人竟然偷他的私隐,私下里做这等买卖!
张奉气定神闲,他呈上的证据,真的不能再真了,不怕任何人查,不是李儒亲自指挥的又如何,难道他小妾做的事,他就能洗得清吗?
沈成济站在一旁暗自心惊,今日这场朝堂之战,想必张奉精心准备了许久,就等着这一日把李儒拉下台,连两朝老臣李儒都下了台,还有哪个人敢轻易地反对他?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其用心,可谓周密至极。
而李儒太过大意,总以为张奉不过是个黄头小儿,却不想这黄头小儿,长了副七窍玲珑心。
李儒不曾想自己的一世英名,竟有朝一日,毁在了女人手里!
“身边小人,毁我一世英名!”李儒看着这些田契地契,要是查起来,他脱不了干系。他再度看了看张奉:“只愿你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之时,是忠臣,而非奸佞。”
忠臣有治世之才,若为奸佞,则会招来亡国祸患。
皇上扫了一眼托盘里的证据,并没有诛杀李儒的意思,李儒虽然有时情绪暴躁,脾气不好,但他为人确实耿直,快人快语,是个难得的忠臣良将。
而且,百密难免一疏,皇上正想着先把李儒押入狱中,再细查是他府上何人做出此等违背律法之事,给他些惩戒,降一降官职,给大家个交代,再把李儒放出来也就是了。
但却不想,李儒此人执拗非常,当即取下了乌纱帽,跪下参拜皇上:“陛下,臣对陛下,对大兴,几十年来忠心耿耿,如今家门不幸,出了此等有辱门风之事,臣无脸面对陛下,只愿陛下听臣一言,张奉之法,乃本末倒置,农为国本,是亘古不变的国之根基!”
“臣愿以死明志,以死明鉴,求陛下,不要听信张奉蛊惑!”
皇上一惊而起:“你做什么!”
一语刚落,李儒一头撞向大殿廊柱,撞得头破血流。
皇上高声吩咐:“传御医!”
然而李儒存了死志,御医来的时候,李儒已气绝身亡。朝堂之上恸哭不止,皇上亦是悲痛非常,一命良臣就此殒命,但皇上看张奉的眼神格外不同起来。
张奉淡淡的垂着眼睛,这场朝廷之争,他是彻彻底底的赢了。
朝中众人在李儒殒命的低压情绪里散去,张奉腰背挺直地一步一步走出朝堂,微微抬头看了眼刺目的日光,什么命不命的,就算是天命,也要问问他的意思才行。
“齐左,回府。”
张奉并没有因朝堂小胜而沾沾自喜,他知道,这只是他仕途的开始,朝堂之上,本就是狗咬狗的地方,只要他比别人的牙更尖,咬人更凶,才能立足脚跟,这是一条不归路,他踏上了就不能回头,回头便是死。
马车又是一停:“大人,有位沈大人拦在车前,说要见您。”
沈大人……那八成就是沈成济了。
张奉撩开帘子,果真看见了沈成济,沈成济相邀:“张大人还没吃饭吧,可愿与在下一同去吃些茶点?”
张奉说:“却之不恭,刚好饿了。”
张奉跟沈成济各自换下官服,穿上常服,吩咐自己的随从先行回府,两人到酒楼里要了包间,点了些蒸饺早茶,相对而坐。
张奉抿了口茶:“有劳沈将军破费。”
沈成济倚着窗户,看他那张分明纯良无害的脸,心里却全是心眼。
沈成济懒得跟他兜圈子:“张大人好计策,今日在朝中逼死李儒,想必策划了许久吧。”
张奉装作听不懂:“李大人是自己撞柱而死,与我何干,我只是为皇上效忠,沈将军也太会给我贴金了。”
沈成济冷笑两声:“为皇上效忠,你该把证据交给大理寺,你故意在朝中众臣面前把事情抖搂出来,不就是为了给李儒个没脸。他这人清廉一世,最要脸面,也最看重自己的名誉,你这样败坏他的声誉,于他而言,两朝老臣的脸无处搁放,只能寻死。”
张奉忽地笑了:“那沈将军约我吃饭,又是何意?我可没有为难将军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