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掏粪和离乡(2 / 2)
巧玲刚带着分给她大学期间备用的药,拿回家去了。
巧英则留在窑子里帮康思杰收拾着行李。
康思杰才把药瓶都摆好了,合上盖子上锁,就听到了像是撒娇似的控告。
如果生出来的不是儿子是女儿怎么办?
怀孕才两个月就能踢人了?
当你儿子是超人啊?
经验丰富的康思杰情商当然没有如此的不堪,
先是朝窗户方向检查了外面的情况,然后回过头来,
“恶狠狠”地盯着巧英的肚子说:
“你把他叫出来,看我不打他个屁股开花!”
逗得西北的婆姨笑开了花!
...
“就拜托您了,吴先生。”
刘立本双眼通红,声音哽咽,
两只胖胖的手紧紧地握着康思杰的右手,丝毫不能让‘有人’的手动弹。
“立本叔,放心吧,一定安全到达。”
康思杰的心里面有些想笑,经常走南闯北的人还在乎这点距离?
不过,内心不舍自家女子的远行,真情流露有伤感也是人之常情。
“要不立本叔也一起去哩?”
康思杰试着建议道。
“你去就行,你去我就放心了。”
刘立本立马松开双手,转过身来对几人喊道:
“你们娘们好了没?”
“别让人家等久了!”
聚拢一起的刘妻、巧英、巧珍和巧玲四人,相互紧握着双手,一一拥抱着哭泣,一副伤离别的场景。
山高路远的,娃娃饿了、渴了、累了、病了,有谁在身边照看呢?
周边还有一堆村里的男女老少在充当背景墙。
让她们多哭一会吧。
康思杰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撕开包装,
倒出两根,走向拖拉机驾驶室,
“伙计,吸纸烟?”
“哎,谢谢..谢谢..”
“您...您是老师?”
“呵呵,不是,”
“那您一定是干部了!”
“哈哈,我就是送毛丫头去学校报到的工具人。”
婉拒了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殷勤邀请,也不去理会他俩苦思琢磨‘工具人’三个字的含义,康思杰跨上拖拉机的车斗,
走两步,向里面位置而去。
坐在车沿上已有几位,搭便车去县城的马庄村民,都把竹筐、工具和脚步之类的,缩回到车斗边,似乎这样能多让点路给‘贵人’。
“友仁哥...”
小姑娘眼睛红红的,声音有些嘶哑,双手紧紧地抓着手帕和帆布包,袋里是馍馍包子之类的东西,
神情可怜兮兮的像是被抛弃的小人儿。
“在哩。”
康思杰温声地朝巧玲笑着,坐在她的旁边。
“希安离家其实不算多远,不像以前交通不便,路上要花十来日日时间,”
“现在有了汽车火车,一天时间多点也就够了,”
“只要学校放假了,你都可以回来哩,”
“你大大不是也说得了空闲会来学校看你么?”
“现在你是大姑娘大学生了,可不兴哭鼻子了。”
“你瞧瞧,对面的女同学都没有哭哩。”
康思杰看小姑娘手拿的帕巾都沾湿了,从口袋里拿出手帕,
给她擦拭着眼角的泪痕。
或是因为听到康思杰的调侃,又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亲昵的擦拭动作,让巧玲原本有些苍白的脸蛋上飘起了两朵红云,很快连脖颈也布满了。
“突突突突,突突突”
司机用着摇柄拨动了拖拉机的发动机,三步并两步地回到驾驶室,
大声地往后吆喝了一声:
“都坐好了,出发了!”
终到离别之时,车上车下的人又开始流出恋恋不舍的泪珠子,连连挥动着手臂,呼喊着“保重”“珍重”的话语,或许这样就能让亲人带走美好祝愿,而留给自己些许安慰。
“来来来,你要不学学胡汉三?”
“站起来大喊一声 :我刘巧玲还会回来的!”
康思杰看见小姑娘眼里又凝聚了一江愁绪,望着亲人们渐渐远去的面容,似是在苦苦忍着,强作一名坚强的大学生。
当耳边听到了康思杰的轻柔的话语,逗得巧玲破涕为笑,不依地娇嗔着,
“我才不做胡汉三!”
“友仁哥,你又说胡话哩。”
“噗嗤”一声,巧玲曾经的高中同学,现在是大学同学,坐在对面车沿上的少女听到了康思杰古怪的话句,忍不住笑了出来,或许马上知道了在这种场景下,这样是不太礼貌的,自己也感觉不好意思,于是双手捂嘴,把腰折弯下,身子随着车身,在一抖一抖的。
康思杰与巧玲看了后回视一眼,用着默契交流信息。
梨花带雨的小姑娘传达过来的眼神表示:
“友仁哥,你瞧!都是你造成的!让人家看笑话哩。”
“都怪你,”
“都怪你。”
康思杰报以九分无辜的眼神,回应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咱俩说着悄悄话,人家耳细又顺风,听去了也无法,”
“小的可是冤枉,还请大人明察。”
最后康思杰将眼睛眨了又眨,表示车上信号不好,
接收不到对方传递的电波,不如双方中断联系?
谁知小姑娘看到了,不知又想起了什么,低头红脸起来。
拖拉机载着一群沉默的人,在一路“突突突”的嘈杂声音中,
行驶到了大马河桥上。
对面开过来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溅起一团团的黄尘,飞速地远去。
透过车窗,康思杰看到车里面后座坐着的人,也在望向拖拉机后斗上的人群。
康思杰笑着点点头,是影片中的配角,男主角高加林的叔叔,在边疆驻守多年的副师政委,服从国家的安排从军队转业到地方政府,现在在县里的劳动局当局长。
副座位置上的那个人是马占胜吧。
事情这么巧?
离开的时候刚好遇上高玉智荣归家乡?
“友仁哥,你认识刚才车上的人么?”
巧玲看康思杰一直盯着远去的吉普车,好奇问道。
“不认识。快到县城了...”
进了城里,中途停车,让到了目的地村民先下车,
然后拖拉机继续行驶到城南的城关汽车站。
在汽车站门口附近,巧玲的姨姨一家也在此处等候着送别。
“巧玲,到了学校要好好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吃。”
一边是姨姨和抱着娃娃的表嫂在与巧玲细细地叮嘱着,
另一边是姨夫和堂哥围着康思杰在说着感谢的话。
“吴先生,巧玲就拜托你了。”
“放心,巧玲是到省城的大学里读书的,”
“将来能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哩,”
“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高兴才是。”
又经历一次伤离别,众人才擦干眼泪坐到汽车上。
当下的老式客运汽车,内外设施比较陈旧,内部空间紧凑,空气浑浊。似乎,再过十来年,二十来年,与康思杰记忆中的汽车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