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口水和乒乓球(1 / 2)
其实,墨菲定律从小就缠上了小宁,就是那个结巴毛病。
小宁一个女孩从小被人嘲笑,绝大部分都因为结巴,让她自卑到自闭。初中之后,青春期来临,对外界的更多关注使得墨菲定律的影响向纵深延伸,无情地笼罩了小宁几乎所有的生活。她慢慢变成了一个患自闭症的哑巴。她却又有着敏锐的感觉和听觉,不断加强着她的自卑和对外界的恐惧。
作为墨菲定律的结果之一的“口水症”,实际在破坏她活着的最后的快感,就是吃。孔子说人活着就是“食色性也”,小宁还小,又极度社恐,不可能有“色”的机会,她的快感其实只有吃,饿得头晕眼花的时刻吃上灰色的发面黑窝窝头,该是多么的香甜!但是,口水症让她也对吃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吃”成了她不敢见人的另一个可怕的原因。
小宁形成对口水的条件反射,是因为她从小没什么吃的,基本都是农民吃的最便宜最简单那种,红薯萝卜杂面馍之类,好面馍她活那么大都没吃过一个完整的。三羔都比她多吃了很多好东西,如集市上卖的油炸的肉合子,就是面饼里裹肉末再油炸,又焦又香,小宁看到就口水直流。但小宁在20岁之前就真的一个都没吃过,只尝过一口。其他同学的家境虽然未必有小宁姥姥家好,但没有姥姥会过日子,姥姥太节省了,能不买的绝不买,能省的钱绝对省,水果小吃之类除了走亲戚也极少买。所以,可怜的小宁看到别的孩子吃什么都馋。但她又很自尊,别人吃东西她绝不开口去要。但是,人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的,就像控制不了自己的巴甫洛夫的狗。别人在吃东西,她人坐着不动,胃却开始消化了。唾液也开始配合着分泌。一般来说,没得吃,胃受了骗,唾液也白分泌,但没有后果,只要咽下去也就成了。问题是意外心理的加入。小宁试图强行压制咽口水的动作,因为她怕别人知道她在流口水。这一压制就造成了对吞咽的阻滞。马克思的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在此发挥了效用,精神影响了吞咽行为,会形成很响的咽口水声,如同子弹爆出枪膛,没有阻滞,只会喷一团火出来,有了阻滞,就会产生很响的爆炸声。每当此时,小宁就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小宁的大脑是怪胎,很会举一反三,后来变成在任何有人的地方,大脑都会下指令让唾液开始分泌。居然成了“口水症”!
墨菲定律之“口水症”的直接后果是,之后的十几年,小宁都不敢看到别人吃东西,也不敢在别人面前吃饭,特别是不敢和亲戚朋友同桌吃饭,响亮的口水声和吞咽声屡屡让她恨不得一头碰死。她真的经常想大哭一场,然后去死。她觉得自己更是对不起所有的人。
关键是,它是传染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染病。而且越强行压制就越严重。如同在一个不熟悉的但很喜欢的人面前——就是重“面子”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增加不少多余的动作和心理上的非常规活动,比如会脸红,说话声调会变得怪异,总怕自己丢丑,走路很别扭,站他/她旁边总感觉要往他/她那边倒等,咽口水也会是其中之一。
唾沫事件和口吃的形成一样是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即在大脑中形成了应激区。条件适当就会被激活。于是,自习的教室会有此起彼伏的口水声。
想起那场景,千冢又偷偷地大笑。
千冢说,从一个现代人来看,初中时小宁实际比小学更悲惨,心理状态前所未有的糟糕,在此加点笑料,让多少年之后的小宁轻松一点。
其实,只要你心性足够明亮和坦荡,这种口水症还是可能避免的。和口吃一样,越不在乎越不会有问题。就是说,你越看轻它越没事。
多少年以后的小宁想起来,当时还有一首对她影响很大的包含“口水症”的流行歌曲。高中那会正在放一个电视连续剧,叫《康德第一保镖传奇》,是大陆较早的武打电视剧。小宁没机会看电视,她一个人走在镇街上的时候,在商店里看了几集,一群人都在看,她挤在人群里,大家都不认识,很安全。里面的角色全没有名气,男主女主长得都不怎么样,女主还好些,男二长得很英气,可惜是个坏蛋,其他演员都感觉不对,导演似乎没好好选演员,总让她觉得里面的演员是七拼八凑的。但当时还是有很多人再看,虽然达不到《射雕英雄传》万人空巷的效果,但街上的电视前都围着一大群人,毕竟当时电视剧太少了,电视台和节目都远没现在那么多。那时候中央台也就四套节目,地方台也就最多两套。这个电视剧有一首有名的插曲,叫《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实际是形容情人的身体是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当时被批是诲淫,但这也一点也不妨碍这首歌唱遍全国,他们学校在晚自习前有十分钟的唱歌时间,经常能听到初一的学生异常响亮且整齐地唱“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全校同学都笑趴在桌上。这首歌十足恶俗,小宁不喜欢。她喜欢的是这电视连续剧的另一首歌,片尾曲《不要逼我说话》,尽管也是情歌,但名字太符合她了。她多想有一个不会期待她说话的人,一起仗剑走天涯。特别是里面有一句歌词,让小宁胆战心惊又心乱如麻:偷偷抿口水,心中全是他的影。
他大爷的,她笑骂着,多少年以后的小宁不用看就明白,萝卜不是萝卜,口水也不是口水。
这两首歌都是范琳琳唱的,一个很有个性又很漂亮的军旅女歌手,当时红遍全国。她很喜欢范琳琳的声音,微带嘶哑却又很嘹亮很有质感的女中音。今天看来叫性感。和当年她听到童安格和谭永麟的声音一样,那声音有一种魔力,魔力背后是一种遥远的隐秘的期待。一种虚幻的安慰。掺杂着痛。
几十年以后,这片尾曲小宁还在听。它由阴沉且悲壮的大提琴声开始,然后是小提琴和吉他交替,组成忧伤的前奏,范琳琳充满磁性的声音响起,每一句都有小提琴和电吉他奏出忧伤的回声。忧伤的提琴和忧伤的歌声唤起她的伤感,舒解着她内心的痛,又生发出新的忧伤。森林的藤不停的延展,牵连起青草和树木,遍地开起紫色的花,安静地生长开放,一如天下的戈壁之灰和沙漠之黄,广漠的无波的水面,蓝色悄悄地蒸腾,生发出无边的空无一人的忧伤……
每听到这首歌,她都要躲在没人的地方,哭得泪湿大地。平时她不敢听这首歌。怕那种刺骨的伤感把自己拖入深渊。
但是,谁愿意和她一起浪迹天涯?
她又凭什么浪迹天涯?
她还有一首听了几十年都未放弃的歌,叫《留不住斜阳》,那首歌总唤起她从小就有的悲伤,生和死都没有意义。
但在初中的校园里,小宁却发现一个不怕流口水的集体活动。就是打乒乓球。
初二的时候,一个星期六,她在校园里背书,离乒乓球台比较近。一个女生叫她,让她陪打乒乓球。那个女生就一个人。
小宁很害怕。那女生又笑着叫她过去,说不会不要紧,她也刚学,就着玩。
小宁还是犹豫,女生又说,我找不到人陪我打,你过来陪我玩吧。她就过去了。
女生看上去很可爱,圆圆的脸,像个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她和女生打了一会。村中学的乒乓球台很简单,就是水泥台,网是砖头拼的。她们都是初学,就是简单地托过来托过去。小宁发现,打乒乓球挺好的,打完了很开心。
重点是,打乒乓球时“乒乒乓乓”的,大家都嘻嘻哈哈,咽口水别人也听不到声音,或者一玩起来根本就忘了有口水这回事了。所以小宁就更盼望着和这个小女生一块打乒乓球。
她叫王丽颖,是前面王老家的,小宁的小姨就嫁到了这个庄上。她个子不高,比小宁矮点,人很可爱,性格很阳光,见谁都说个不停。小宁后来看书多了后发现,她性格挺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
小宁很羡慕她的性格,很羡慕她说话那么流利。但王丽颖对她很好,小宁没心理压力。小宁就在她身边沉默着,感觉也挺温暖的。
以前她心情不好时,会去学校的煤渣小操场去跑两圈,感觉会好很多,生活似乎又有了点希望。那感觉很像帮姥姥干活之后的满足感,特别是家没人时,小宁会主动干活,喂鸡喂羊喂猪,就那种满足感。那是一种独立感,不是孤独感,是一种为自己也为别人的感觉。
自从认识了王丽颖,她也喜欢上了打乒乓球。她发现乒乓球带来的快乐似乎比一个人跑步带来的更多。她有空就想找机会打一会。小宁球技差,进步很慢,基本没人愿意陪她打。她看到其他人打也不会上去看。她看到王丽颖时才去站在一边静静地等。王丽颖进步也不大,她打球似乎是找乐子交朋友的,和谁都嘻嘻哈哈,不认识的也像老朋友一样。小宁看到她就很快乐。
她只愿和王丽颖打,和别人打她就很害怕,虽然不怕咽口水,但是自卑又发挥了作用。她怕别人嫌弃她打得差,更怕别人嫌弃她这个人,和王丽颖就没这担心。看不到时,她居然会想她。
有一段时间,她每天都找王丽颖玩。王丽颖每次都开心地和她一起玩,她像春天的微风和秋夜的蓝天,小宁时刻都想看见她,甚至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