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程韵封伯爵(2 / 2)
在左尚书惊愕的当口,皇上却难得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后他调侃得问还张着嘴的户部尚书,问道:“左爱卿,还觉得给工部的银钱不划算吗?”
左尚书这次回神,并不觉得尴尬,反而觉得高兴,吹捧道:“还是皇上高瞻远瞩,微臣还有得学习。”
洛阁老率先跪地恭贺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得良才,得利器,天启国千秋万代!”
在场的人随之纷纷跪下,齐齐出声恭贺。
皇上又开怀笑了一场,等众人起身后,对着程韵满眼笑意说道:“程爱卿,自任职来,改良农具,研发北稻和玉米等高产作物,提出职田试点和清查军屯等治国良策,如今又为天启国研发了新火器,虽说我朝有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的规矩,但程爱卿的功绩足以载入史册,非普通军功能比,就封你一等伯爵,封号安平,岁禄千石,赐丹书铁券。”
程韵被这个大馅饼砸得晕乎乎的,其余在场的官员也晕乎乎的,不是被皇上的“不守规矩”,而是皇上列举出来的程韵的功绩。
实际上,这些功绩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些,但这是第一次,有人一起将这些事情都清楚得摆在一起,让他们意识到,三年的时间里,程韵一个人或者以她为首的团队到底干了多少丰功伟绩。
没有人出言反对封程韵为安平伯,他们惭愧得意识到自己没有这个资格出言反对。就这样,天启国史上第一个不是因为军功而封爵的异姓伯爵诞生了。
等皇上封赏了最大的功臣后,其余一同研究的工匠也没有遗漏,皇上大方得赏赐了每人黄金五百两,这些工匠都是跟着程韵的设计思路协助组装改良火铳的,能得这么一个好处,自是喜不自胜。除了对皇上的感激之外,对于程韵这个领头人也更加信服,每个人心里都觉得,跟着程大人,有肉吃!
现场封赏完毕后,皇上便带着人走了,接下来他们要商讨怎样利用这火铳,自是不能够在军器司直接讨论的了。
不过,皇上离开前,令在场的人不得透露连发火铳的消息,对外只提因为天启国推广北稻和玉米,今年秋收粮食高产,为此封程韵为伯。
消息一经传出,且不说朝堂上的官员有多羡慕嫉妒,只说京城的老百姓,每个人听到后,出奇一致,觉得很正常,很应当,甚至私底下埋怨皇帝这爵位封得晚,早就应该在一年多前就封了。
皇上回去后,封伯的特旨就经由中书省下发,等到程韵下职回到程家不久,册封的诏书和丹书铁券就从吏部尚书李大人的手中慎重的递到了程韵手里。
等册封使走后,程家一行人围着丹书铁券啧啧称奇,程老爹见程笃程慎都要上手摸了,连忙制止,说道:“老大,这东西回头放到祠堂上供奉着,大家都给我听着,韵儿封了伯爵,咱家有丹书铁券,加上四个举人,最近风头太盛了,接下来,你们每个人的行事都要谨慎些,不能给别人话柄。另外,给府里的下人紧紧皮,免得有些下人在外仗势欺人。”
大嫂二嫂听完公公的发话,连忙表示回去后会严加管束下人的,程家的主子多年来都是低调的性格,下人们有样学样,也没有多少张狂的人,不过,该敲打还是得敲打,人心易变。
程家其他人都点点头,越是在风口浪尖,越是要稳得住,这是程家多年来在京城这个权贵如云的地方的生存法则之一。
程韵得了丹书铁券,被皇上的慷慨激励了一把,她也投桃报李,将如何实现火铳量产以及如何组建火铳战队的计划都写了出来,奏折一递上去,皇上又是龙心大悦,不过他克制了想要赏赐程韵的念头。程韵短短三年时间,连升四品,又封了伯爵,虽然是她应得的,但终究是太快了,还是压着点比较好。
托这份奏折的福,程韵又忙起火铳工厂的建设工作来,甚至连休沐都没有时间,所以程家的门庭若市一点都没有影响到这个正主。
那些上赶着奉承程韵的人也惊奇得发现,他们来了多少次都见不着早出晚归的程韵,在程家其他主子好言好语得解释程韵很忙后,不管信与不信,都暂时熄了搭上程韵的心思,程家总算恢复了暂时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