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两晋南北朝 > 第95章 佛教那点事

第95章 佛教那点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太平歌诀  重卿为妃  天降暖婚,总裁的契约宠妻  丛岛一中2  我,能看穿人生剧本成就仙帝  鬼神的红玫瑰  流放路上遇到精怪在说话  被人类捡到的我开始投身乡村建设  开局诈尸被迫靠做饭通关恐怖游戏  火影之秋道长风 

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印度奴隶社会进入后期,婆罗门教的思想就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关键时候,出了个释迦摩尼,聪明绝顶,还是个王子。

释迦摩尼出生在印度南部,启蒙教育是婆罗门教,作为王子,能接触更多绝密资料,起点都比别人高很多。年龄不大,就到了大师级水平。

等到释迦摩尼参加工作,外派出趟差,回来就迷糊了。为什么书上说的全是幸福,路上见的全是痛苦。

为了弄清这事,释迦摩尼开始思索,想魔怔了,还没想通。于是,决定到民间去探索。

释迦摩尼是指定的接班人,为了找到答案,他决定放弃继承权。老婆,放弃。孩子,放弃。就想要个答案,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兴趣。

临走,啥也没带,就带几个贴身侍卫,成了他第一批徒弟。民间转悠好几年,啥结果都没有,就打算在树下歇会,接着转。

趁这功夫,脑子思索一下,突然发现,跟皇宫里想的不一样。毕竟有了经历,已经不是原来的释迦摩尼了。

于是,趁热打铁,继续想。几个保镖吓坏了,天天旁边伺候,就是不敢打扰。七天七夜,释迦摩尼突然睁眼,悟道了。

当然,佛家这“道”跟道家不同,道家讲求“道法自然”,悟道也不用这么麻烦,瞅瞅日月星辰,看看花草树木,就能想明白。佛家讲求“道发于心”,从心里去挖掘。

两种思想有个共同点,都得用减法。道家讲求“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佛家讲求“不这个,不那个。” 简单说就是把心里那些杂念都去掉,去的越多,离佛越近。

但两种思想都有个隐含条件,你得达到足够境界,才能“损”,才能“去”。就像下楼梯,你得先站在楼顶上,如果你在平地上,哪有楼梯给你下,又能下去哪里,就这道理。

所以,佛家满世界收徒弟,能成佛的就那几个。因为,大多和尚都在平地上。甚至,有些还蹲在平地上,就想找个组织挂靠,没想成佛。

释迦摩尼悟道后,开始通过传教为百姓解除痛苦。这时,佛教新生,能适应时代,发展很快。

一两百年后,内部出现了分歧,分成两派。一派坚守释迦摩尼原创,称作小乘佛教。另一派把释迦摩尼供上了神坛,对原创动个小手术,就是大乘佛教。

再过一两百年,印度进入孔雀王朝,这是第一个印度大统一的王朝,跟中国的秦朝有些像。不同的是,秦朝的祖先养马,孔雀王朝的祖先养孔雀。

孔雀王朝第三代皇帝阿育王,是个骨灰级佛粉,跟萧衍一样,在全国广建寺庙,拉人头做和尚,佛教空前膨胀。

很奇怪,阿育王是个暴君,却痴迷佛法,估计自己也没想成佛,就为让百姓成佛。

没多久,孔雀王朝衰败,印度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每次社会推进,都是对百姓的松绑,松到最后,众生平等。看着挺好,可统治阶级不干。

就像孙悟空,要么压在山下,要么戴个紧箍咒,换取自由。

印度也一样,从奴隶到佃农,百姓自由度增加。可统治阶级又悄悄拿出了紧箍咒,这紧箍咒就是婆罗门教的一些旧思想,被佛教的咒语念没了,统治阶级要重新念回来。

最明显的是众生平等,婆罗门教把人分成四个阶层,统治阶级觉得四个阶层好,平等不好,就动手改造。于是,拉开了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大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红楼如此多娇 红楼之平凡的人 我是曹子桓 我爹项羽,偷听我心声逆天改命 暗夜风声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卖草鞋的大耳贼 航空大业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