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这就是差距(1 / 2)
几个月后,司马昱找了个武松,朝臣集体鉴定,确认是真身。事实证明,就是个赝品,长相对比一百分,其他对比零分。一群大臣没一个看出来,这个近视的东晋朝廷,什么人都敢用,而且重用。结果没几年功夫,就搭进去了半个家当。
这个假武松名叫殷浩,是个玩清谈的,酷爱黄老、易经,嘴皮子很厉害,名声很大。做过几年刑名小吏,然后躲山沟里隐居了十年,传说中的世外高人,被司马昱给翻了出来。
来了就当心腹,职位高,权力大,手握重兵。就差享受桓温的待遇,可惜军功不够。桓温一身冷汗,朝廷弄块绊脚石,明显是对付自己,可这岁数,要磕一下,估计能剩几颗牙都不好说!
等详细资料到手,听说是殷浩,惊恐不过一盏茶的桓温,突然就乐了,这块石头不绊人,只砸人,谁搬砸谁脚。
桓温太了解殷浩了,俩人是发小,都是少年成名,而且齐名。对殷浩的评价,桓温就一句:“我玩完扔掉的玩具,他就去捡。”啥意思:这人缺主见,没掌控能力,难挑大梁。
很快,没掌控能力的殷浩就展示出了他的唬人水平。公元349年,后赵的石虎驾崩,北方大乱。桓温瞅准机会,上表请战,请了好几次,甚至带了几万兵到建康等批示,都被朝廷挡了回去。就为把机会给殷浩,帮他累点军功。
听说桓温来建康,殷浩赶紧辞职:我们俩是兄弟,我不跟他相煎!大臣轮流猛劝,总算把辞职信给撕了,留住了殷浩。
为了支持殷浩北伐,朝廷集体饿肚子支援粮草,可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是真的不会打仗,打几次输几次。好不容易碰到个投降的,还不会安抚,前脚刚离开,人家后脚就反叛。
不但投诚的反叛,自己人也反叛,部将姚襄突然杀过来,指名要拿殷浩,正在行军的殷浩,丢下兵马辎重,单枪匹马逃回健康,兵马粮草全扔给姚襄。
大殿上一群喝粥的大臣,看着惊魂未定的殷浩,一脸的蒙:啥情况,这出征也没几天,兵马呢,粮草呢?这次带去的可是全国半年的口粮,还有几万大兵,总得有个交代。
事太大,殷浩也不敢撒谎:姚襄反叛,兵马粮草全没了。
姚襄反叛,纯粹是殷浩逼出来的。姚襄是羌族的首领,人高马大,雄壮威武,多才多艺,是非分明,最大特点是善于笼络人心,百姓很喜欢。
早先,姚襄跟随父亲投了后赵,先跟石勒,再跟石虎,一直很忠心。等到石虎死后,中原大乱,各自为政,姚家父子想占据关中,偏不巧碰到了苻洪,一仗下来,打输了,想法也泡汤了,就干脆投降了东晋。
等到父亲死后,姚襄秘不发丧,抬着棺材又去打关中,这次碰到了冠绝一时的独眼苻生,又打输了,不但丢了棺材,连命都差点搭进去,姚襄没办法,回来后正式归附东晋。苻生也仗义,厚葬了姚襄的父亲。
可姚襄点笨,刚投诚就遇到了殷浩。姚襄做人很正,名声太好,殷浩很妒忌,千方百计想干掉他。先是来暗的,派了两轮刺客,都没干成。缺德的刺客不但没下手,反而去自首,都冲着姚襄的为人。
殷浩很尴尬,干脆来明的,派了五千人去打,结果全被姚襄没收。明的暗的都没用,只有使大招,收兵权。于是给姚襄安排个新职位,兵营派人去接管。
这坑挖的,谁看不出来,更何况姚襄。于是姚襄派人去找殷浩:“官太大,姚将军胜任不了,不去。”殷浩问:“朝廷的话都不听,这是指挥不动,为啥呢?”使者也没客气:“这得问你自己,你心眼太小,不能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