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入川没那么难(1 / 2)
李寿占了成都,心一松,就开始迷糊,一帮大臣轮流递话。这边说干脆向东晋称臣,做个诸侯多好;那边说干脆自己称帝,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多逍遥。
意思都对,但还是迷糊,想这种开天辟地的事,李寿脑子不够用,干脆就不想了,找人占卜一下。一通占卜下来,就一句话:“要干皇帝,倒是能干上几年。”那几年之后呢,李寿才39岁。但占卜这事不能多问,再问,就一句:“天机不可泄露!”怼死你。
没办法,还得李寿自己定,头疼好几天,终于确定了当皇帝。可这皇位是夺来的,不是继承,不能再用原来的国号,于是另换了个国号。
公元338年,李寿称帝,国号“汉”。
开始治国,李寿沿用李雄的策略,施行仁政,善待天下,域内倒是太平了几年。可没多久,后赵的使臣跑来,凭借三寸狡辩之舌,把后赵皇帝石虎一顿猛夸。说什么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威慑服天下,看看人家石虎,一通鞭子下来,天下服服帖帖,哪像你这里,百姓都没人在乎!
这套神理论,难道没听过“太上,不知有之。”这句话吗?百姓没感觉才是治国的最高境界,硬被使臣颠成了下下品。碰上李寿这迷糊脑袋,转眼间就把石虎奉为偶像,不再搞无为而治,开始搞严刑峻法,大兴土木。
当然,峻法用给百姓,土木用给皇宫。目标是升级金銮殿,按凌霄宝殿的规格去改造。几年之后,孙悟空没干成的事,李寿干成了,凌霄宝殿有没有竣工不知道,但李寿却住进去了。
公元343年,李寿驾崩,太子李势继位。李势跟李期关系很好,当初在李期那学了不少,特别是治国之道。上台后跟李期一个套路,身边养几个顺耳的谄臣,对其他干正经事的大臣一律无视。喜欢的就抢,不喜欢的就杀,滥用刑法,不顾民生,基本上就是老天派来祸害成汉的。
俗话说坏事做多了就会遭报应,李势的报应是没儿子,没法立太子。可太子位空久了就会有人惦记,惦记的人倒是不少,敢开口要的就一个。弟弟李广跑来找李势,请求立他为黄太弟。两个不识趣的大臣也跑来求情,说太子位不能老空着,这样容易拉仇恨,还举了一堆典故。
李势就回一句:“你们这是搞朋党,拉出去砍了。”砍完两个大臣,又派太保李奕去逼死了李广。
逼死李广也就算了,可砍两个大臣就容易惹麻烦。这两个大臣一个马当,一个解思明,都是在当地非常有影响的人,都属于“处人上而不觉其重,处人前而不觉其害。”老百姓非常拥戴的人,这一砍,老百姓除了伤心就是愤怒。
不靠谱的皇帝,砍了靠谱的大臣,遭罪的只能是百姓,于是大家就起来反抗。带队的是太保李奕,可惜这家伙就是一个匹夫,攻城的时候,一个人跑去挑城门,被乱箭给射死了,一帮临时的农民军“嗖一下”跑光了,反叛失败。
李势很高兴,搞了个大赦天下,正得意,又出事了,这次闹事的不是农民,是正规军,东晋的桓温杀过来了,李势一惊,小胖脸迅速抽筋。
桓温自从领了荆州,就想着立军功累资本,周围瞄了一圈,发现就川蜀这块肉肥,还好啃。跟手下一商量,集体反对,只有一个袁乔支持。还给出两点理由:第一,李势把川蜀都快霍霍没了,没人支持他,带点轻骑兵就能扫平。第二,北边肯定以为我们做了防备才出击,不敢轻易来犯,江防不用担心。
计划报给朝廷,也是集体反对,一个人支持。那都不重要,因为桓温不等朝廷回信就出发了。
袁乔带两千骑兵做先锋,桓温带大军压后,走水路快速向上游推进。荆州去成都有南北两条小道,都是顺流而上,桓温选择了走南边。
李势知道后很紧张,令沿途郡县就地阻击,另派一支精锐出击拦截。出击部队所有将士都认为应该在南边小路设伏,可惜一把手不同意,认为北边江水急,走水路跑得快,好到荆州门口去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