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诸多疑点(1 / 2)
“有这人吗?”贺篙不经意问声一旁的吏目。
吏目快速翻找了一下近几个月到港的番商,很快便找到了此人。
“有的,三日前到的月港,船上货物经检查都是水稻与粟米。”
贺篙接过吏目的账册,心下疑惑道:“这郑秀似乎没什么问题,各项税款都交齐了,带来的货物也都只是粮食而已。”
李旦没有过多解释,而是让吏目从库房里将郑秀上交更替的商引找出来。
每艘商船办理商引,都需要将原商引交回,再由市舶司开具新的商引,通常商引都有时限,或三年,或五年,当然偶尔也会有未署名的空白商引,这些空白商引可以由商人随意填写,按理说是不符合规章制度的。
但从隆庆元年“洋市”设立开始,便时有这种空白的商引被开出来,从而去卖给一些有钱的番商。
在林悟贤在任海道副使时,每年都会虚开二十多张无署名的空白商引。
虽然不符合法度,但早已被月港的官员所接受。
甚至当初李旦为辽东战事筹集运船,也大手一挥开出多张空白商引。
不一会儿吏目从库房里捧着找来的商引,递到李旦面前。
一旁的众人,方各海、贺篙、老魏,都凑了过来,想看看李旦点名的这张商引究竟有什么名堂。
“似乎没什么不妥。”贺篙试探地问道。
李旦端详了片刻,嘴里喃语道:“壬申年…壬申年是几年?”
老魏对数字与时间敏感,遂是道:“禀头人,壬申年乃是隆庆六年,也就是两年前。”
隆庆六年,那时候李旦还没穿越过来,也就是说此时的市舶司提举还是林悟贤兼任的。
“你们市舶司有没有人记得原来是否有安南国来的商人来月港交易?”
众人面面相觑,半晌后一位年迈的书吏幽幽从后举起了手,不甚自信道:“好像是没有,老朽在市舶司做吏员已经十几年,早在‘洋市’设立之前就在市舶司当差,安南、占婆、真腊等地的商船偶尔会有,但是这些地方来的商船通常不会到月港来,即使来了也少用商引,尤其是安南国,此地的人与汉人长相几无二异,所以时常谎称闽粤别地来的商船,然后在别处走私港口下锚。”
老吏说到这里顿时被贺篙瞪了一眼,随即便缄口不语了。
李旦看在眼里也不戳破,毕竟自己恶名在外,对手下通常严苛,老吏如此直白地说出走私二字,这岂不令贺篙这个主官心里打鼓。
贺篙随即又是道:“禀李海道,走私之事我们市舶司也在查禁,颇有成效。”
李旦摆手,他来不是为了追究这个的。
“那照此说法,真没有安南的商人原来来过月港?”
没人敢回答这个问题,一时场面上陷入沉寂。
此时,一位年纪颇大的番商却是举手出声,他本是来市舶司办商引的,因为李旦的到来被插了个队,于是一直在门外等候。
“这位大人,我昨天见过安南国的商人,就在海祭的外面。”
那位番商汉话颇好,李旦听闻则是上前攀谈:“麻烦细说一下。”
番商点头说:“上午我见月港有不少人聚集在海边,我起初以为是什么集市,便过去看,结果才知道是当地人在祭海,在我前面便是一个安南人,当时门口负责看门的人还夸他,说他还知道准备什么,‘三生’,我则是没准备‘三生’被挡在门外。”
李旦连忙追问:“具体时间是多少?”
“反正不会太晚,我又在月港里逛了好一会儿才吃的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