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有烟火气才是人间(1 / 2)
贾敏在三楼又给闺女们一人买了一双小白鞋,都是买的大两号的,来年能穿一年。
又买了十新出的硬海棉的棉鞋底,最底下是一层橡胶,结实又保暖,都是用布包好的,回家直接纳上鞋面就行,不用纳鞋底子,省老劲了。
还给全家一人买一套线衣线裤,爷爷奶奶的,姥姥姥爷的都带着。
一人还有一双新棉袜。
再没别的了。
出了四商店,就在一楼的门市房,有一家门脸上写着包子面条冷面的小饭馆,母女五个来吃面。
“冷面多钱一碗?”
贾敏问过来招呼的中年大姐。
“一块钱一碗,加鸡蛋和火腿肠一块五。”
“那来五碗一块五的吧。”
“好咧。”
大姐去忙了。
娘几个坐在桌子边儿,都有些局促。
还好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儿,店里八张桌子,就三桌有客人。
贾敏小声儿的给闺女们科普,“我跟你爸卖菜的时候,那小区门口药店那几个卖药的,天天吃冷面,说是成滴好吃了,酸甜口的,给我听得直流哈喇子,要不是凉汤的,怕吃完了在外面卖菜,里外都冷,说啥我也得尝尝……”
话是这么说,黛玉听着,感觉嫌弃凉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怕是她爸妈舍不得花钱买吧。
刚才路上有卖饭包的她都注意到了,一个两个白菜叶的大饭包才三毛钱。就她爸妈那个会过日子的劲儿,能舍得花一块钱吃一碗面才怪呢。
但是带她们一起吃,她妈又能舍得多花两块五,给她们加鸡蛋和火腿肠。
要么说呢,这个妈,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
跟上怼起亲闺女来,一套一套的,跟不是亲生的似的。
可要说她不疼闺女,那真不是。
才这么想着,亲妈的声音就传到耳朵里,“吃呀,你寻思啥呢?吃饭都不抢上,你还能干点儿啥?哪天遭了灾逃慌,你就得饿死……”
伴随着训斥,还有手上被筷子敲打的微疼。
哎……
看吧,这亲妈的性子,就是这么讨喜!
不过,这个面,做得也太快了吧。
黛玉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哎呀,酸酸甜甜的,温的,也没有很凉,好吃呢!
……
等没过几天,两口子进城卖秋菜,听二舅妈说了,那冷面有压现成的干冷面,一块钱一斤,先用水泡几个小时,开水下锅两分钟就好。捞出来放上黄瓜香菜蒜,再放点醋和糖就行。特别方便。
贾敏在市场直接花八毛钱一斤的价批了五十斤回家。
冬天没黄瓜也没事儿,当热面吃呗,方便就行啊。
哦,对了,那次从城里回来,贾敏在屯子里,好一顿帮着王在梅宣传,说那健美裤多好多好,她人多实在,给的进货价啥啥的。
反正都是好话。
村子又不是封闭的,十块钱一条,那就是正常的市场价,随便讲一讲就能买下来。
但是谁也不说破,确实没要高价了。村里村亲的,大差不差就行呗。
王家的父母高兴啊。
显摆了好些日子,闺女进城做买卖了,不用面朝黑土背朝天,是城里人儿了。
然后提起来,都说林大力两口子是厚道人儿,实在。
进了腊月,冬歇了,王家帮着联系了好几家姻亲家的余粮杂粮卖给林大力。去收粮的时候,顺便拉着几板豆腐也都让各家分了。
王家的小子爱氽冰窟窿打渔,打得多了还给家里送一条两条的,贾敏就给他一块豆腐,大酱炖鱼加豆腐,特别好吃。
一冬天,林大力忙着收粮,没怎么去过江边儿,可家里没断过鱼吃。
贾敏多会做人呀,咸菜、豆浆啥的时不时的就给王家送。鱼炖好了也给送,王家在屯子西头呢,走那一路,那鱼的香味儿,路过的都闻着好。
江边儿谁都能去,想吃就去打鱼呗。
这会儿的冬歇,那也是真的歇。
一来二去的,跟王家处得可好了不说,连带着满屯子的人这一冬天的,多吃了不知道多少顿炖鱼。家里那豆腐,都快卖飞了。
才进腊月,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都提前到林家订豆腐,少的订十块八块的,多的都订一板两板的,一板就五十块呢。
最开始一天做一盘豆腐就够卖的,后来回到两盘的。过了腊月,一天差不多得五盘豆腐能供上卖。
贾敏每天数钱数得嘴都合不拢,她还每天晚上让闺女们帮着数钱,让黛玉给记账本。
数钱的时候,别人她不说,就说海橙,“看见没有?忍一时的小气,得来的是大实惠。要像你想的那么办,哼,现在咱家豆腐坊都得关门儿。”
说的是呢。
这回海橙不犟嘴了。
为啥的?
这不是,年前屯子里一个才结婚不到半年的小媳妇儿,去县城买衣服,因着屯里人都爱去王在梅那儿,她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