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半渡而击(2 / 2)
他们游走在距离新军阵地一百步外,纷纷取出强弩用脚蹬着拉开弓弦向新军抛射箭矢。
而清军的一千重甲骑兵因为马匹载重量太大,只是随后缓缓压了上来并没有冲击新军阵列。
杨贺此时也心中暗暗叫苦,因为满清骑兵的这种马上强弩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一百步。
他只得命令通讯兵用旗语不停的催促大凌河南岸的炮兵加快操炮速度,新军虽然不惧怕对面的重甲骑兵却对周边百步外游走的清军强弩心有余悸。
当拽着马尾巴成功逃回到大凌河南岸的吴三桂,刚刚上岸就惊慌失措的命令南岸剩余的五千关宁骑兵集结列阵。
他还不停的催促着逃上岸的士兵们,抓紧时间去领取新武器做好接应北岸新军返回南岸的准备。
他看着大凌河中正在渡河的数千马匹和士兵,又听到北岸新军阵列已经打响的燧发枪声心中焦急万分。
满清这种半渡而击的排兵布阵真是太巧妙了,他隐隐感觉到对岸的杨贺这次可能会凶多吉少。
正当吴三桂看着纷乱的战场胡思乱想的时候,南岸西侧也传来了隆隆的战马奔跑之声。
战场经验老到的吴三桂听声音,就知道这支奔来的骑兵应在5000人左右。
看着自己在大凌河北岸已经集结起来的近7000关宁骑兵,他知道这次不玩命是很难活着回去了。
他咬了咬牙又重新穿戴好甲胄,率领关宁军冲向了袭击而来的满清骑兵。
大凌河北岸的杨贺也发觉了南岸的异动,他现在已经被这风云突变的战场情况搞得浑身冒汗。
他一面组织在北岸的3000新军结阵防御,一面催促其他渡河新军丢弃除了武器外的马匹和物资,快速通过浮桥撤回大凌河南岸。
此时包围他们的满清骑兵已经稳住了阵脚,开始有组织的在距离新军阵列一百步的位置抛射手中的强弩。
随着满天箭雨被抛射向新军阵列,也造成了大批没有甲胄护身的新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但防御阵列中的新军士兵们都能够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没有人逃跑也没有中箭士兵呼喊哀嚎。
这些战场纪律都是当年朱喜明创建新军时定下的铁律,这也是新军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致胜法宝。
杨贺命令新军阵列进行一百步远距离射击,在这个距离虽然燧发枪的杀伤效果会有所降低,但也把清军的强弩抛射给压制了下去。
清军的重甲骑兵自始至终也没有进入到交战区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所谓的重甲骑兵防护,是根本无法抵御新军中被广泛装配的便携式火炮打击。
因为此时的新军排一级单位中,都已经装备了至少五门的轻型小炮,炮体重量二十斤,可发射一斤重弹丸。
为了能够适应各种战场环境的需要,这种便携式轻型火炮是一种后装子母炮,射速为每分钟七发,有效射距为两百步。
随着双方兵马在大凌河北岸的战况胶着,南岸新军炮兵阵地上的重炮也终于打响了。
这就迫使满清骑兵退出了火炮打击范围,杨贺也趁此机会组织列阵新军退回到了大凌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