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半渡而击(1 / 2)
杨贺与吴三桂在沿大凌河西行百里后终于发现了一段适合渡河的水域,只是两岸连绵不绝的丘陵地形上长满了茂盛的森林。
吴三桂为了防止藏有满清伏兵就派出多批斥候前去查探,可得到的都是一切安全的回复。
在完成浮桥修建后吴三桂最先率领关宁军过河,在大凌河北岸扩大控制区域来保障后继新军的渡河安全。
杨贺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最终还是否决了参谋人员烧毁山林的计划,准备抓紧时间渡过大凌河后展开军事行动。
可就在新军将士渡过大凌河三成兵马的时候,北岸派出去的斥候却发现了大批清军骑兵正向这里奔来。
杨贺随即命令吴三桂亲率5000骑兵前往阻击,又下令新军剩余兵马加速过河并选择地点构筑火炮阵地。
吴三桂看到赶来的满清骑兵大约有五千人左右,暗想自己后方还有战斗力强悍的新军支援,他就大着胆子率领关宁铁骑勇敢的迎了上去,计划给正在渡河的新军争取半个时辰的时间。
可他刚与清军接触就又发现自己侧翼的山林中,竟然杀出了三百人左右的清军伏兵。
这些伏兵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都是善射的弓箭兵,一时间关宁军侧翼阵脚大乱。
吴三桂竭尽全力也只是抵抗了不到两刻钟时间,就被对面来袭清军后方跟随的一千重甲骑兵击溃。
在这个冷兵器为王的时代,重甲骑兵就如同后世装甲车集团一般的存在,可以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战场绞肉机。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铁骑,在两次西征中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其中也不乏强大的马背民族。
可那些西方国家的军队在蒙古重甲骑兵的打击下往往都是一败涂地,这也是蒙古骑兵屡次以少胜多创造出经典战绩的主要原因。
而面对满清的一千重甲骑兵,吴三桂的关宁军就处在了一种被碾压的悲惨状态中。
随着关宁军骑兵的攻击速度被清军重甲骑兵阻挡,大批清军轻骑兵就开始向战场左右迂回运动。
骑兵如果没有冲击速度那他们的战斗力还不如列阵防御的步兵,很快关宁军骑兵集团就开始变得松散,大批兵士向两侧迂回脱离接触逃跑。
吴三桂见到大势已去便也策马拼命逃回大凌河岸边,却看到新军的渡河部队还不足一半。
他也只好对着还一脸懵逼的杨贺远远的挥手呐喊:
“后面有清军的重甲骑兵,快撤回去!快撤回去!”
然后他就自顾自的在河边卸去了甲胄重物,带头策马跳入大凌河中抓着马尾巴逃跑保命去了。
其他关宁军骑兵也学着他的样子,纷纷在河边丢弃甲胄武器后逃回了大凌河南岸。
自始至终也没有一个关宁军士兵,敢去与正在渡河的新军士兵抢夺简易浮桥。
杨贺看着关宁军仓惶逃跑的情景,听着不远处传来的隆隆马蹄声心知大事不妙。
他立即命令渡河后已经列阵御敌的新军做好战斗准备,又命令后继渡河的新军全部退回南岸去。
用旗语通知南岸炮兵团立即布置火炮阵地,准备对大凌河北岸的自己进行炮火支援。
杨贺这时也第一次有了临阵恐慌的感觉,因为他还不清楚关宁军到底是遇到了什么情况,也不清楚对面杀来的满清军队到底有什么令关宁军如此惧怕的神兵利器。
随着新军阵列中火枪声响起,冲到新军阵线八十步内的清军就如同撞到了一条无形的绳索般,纷纷人马具倒再难前进一步。
满清骑兵在这一轮冲击过后留下了上百具人马尸体,然后纷纷调转马头转变方向绕向新军阵地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