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1 / 2)
三月二十一日中午,努尔哈赤见大局已定,便进入辽阳城,召见张铨,劝其投降。张铨不肯投降,决心慷慨赴义。皇太极怜惜张铨的才能,劝努尔哈赤恩养张铨。
努尔哈赤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愿降者,我肯定厚待。但张铨战败被擒,且情愿一死留名,我养着有何用”。皇太极无言以对。张铨终被杀,但其家属被皇太极恩养。
沈阳、辽阳之战虽然已落幕,但还有一个人叫张神武,给这一战拉上最后的帷幕。
张神武,万历三十二年武状元,授予都司佥书官职,后获罪入狱,理应处斩。后来袁应泰保他,让他戴罪立功,支援辽东。
就这样,张神武感恩袁应泰,带着240名家丁,千里之外赶赴辽阳。刚到广宁的时侯,张神武看到一路路败退之兵,才知辽阳已失,但他仍然赶赴辽阳。
败逃的将领劝他留在广宁。张神武回答:“我的任务是赶赴辽阳,不是守广宁。”别人又问他,“你就带着二百余人,怎么能杀奴?”张神武回答:“不能杀奴,则死之。”
一路上遇到逃军,张神武都劝说随他杀回辽阳。但此时士气已尽,怎么会有人随他去。当张神武领着240人真的杀进辽阳城时,所有大金八旗军都傻眼了。这世上还有如此不畏死之人。
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在杀死百余敌兵后,张神武及240名亲兵一同战死沙场。虽然,飞蛾扑火之事并不值得推广,但张神武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却是值得敬佩。
张神武很像唐狡。唐狡是楚国的一名将领。有次,楚庄王平定了国内叛乱之后,大摆酒宴,招待功臣。正当喝得尽兴时,楚庄王把自己的宠姬许姬叫出来,给群臣敬酒。
突然吹来一阵大风,把大厅上的蜡烛都吹灭了,全场漆黑一片。这时,有一员武将因垂涎许姬的美色,加上喝多了,便乘机摸了许姬一把。
黑暗中,许姬大惊,左手奋力挣脱后,右手顺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
许姬将系缨握在手中,连忙告诉楚庄王说:“刚才敬酒时,有人乘烛灭,非礼于我。现在我把他帽子的系缨抓了下来,大王快命人点蜡烛,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干的。”
谁知楚庄王沉思片刻,却对众人说道:“今天高兴,大家都把帽子的系缨解了,扔在厅中,再接着喝。”蜡烛点上以后,酒宴重新开始。但人人帽子上都没有了系缨,自然也不知哪一个冒犯了许姬。
席后,许姬埋怨楚庄王不为她出气。楚庄王笑着说,君臣尽情欢乐,因酒后失礼而诛杀功臣,会让将士感到心寒。
几年之后,楚国和郑国大战。唐狡奋勇杀敌,五次大败郑军,大大鼓舞楚军士气,最终楚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事后论功行赏,楚庄王以唐狡为首功,要给他重赏。唐狡辞谢,并坦然相告: “昔日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
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宽恕通常比惩罚更有力量。
后来,御史方震孺监军辽东,向参战士兵询问当场情况,总结了沈辽之战的败因。
“沈阳陷后,我兵尚十三万人,精壮未尽亡也。贼从代子河渡,其骑可数。而不知贼从三处渡,以少者诱我耳。始畏贼多,主守;既见贼少,又主战。焂战条守,军心不定。且饥疲已甚,比开门放军,一时散走。
城中所余独经臣及一、二道臣耳。言贼攻门及与贼力战而溃者,皆误也。贼虽惯用奸细,假使我兵不尽逃窜。此辈敢纵横乎?兵既尽逃,即无奸细,能支持乎?尽归咎奸细者,亦误也。声息至广宁,人又奔散。”
除了方震孺所说的士兵低落、临阵脱逃,指挥失策、战守不定之外,沈阳、辽阳之败至少还有四个原因。
第一、正如努尔哈赤所预判的,人心确实不在大夏。两国档案中,都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很多辽阳居民都张灯结彩,迎接努尔哈赤进城。
第二、各路客兵一盘散沙,良莠不齐,互不为援。作壁上观的现象屡次出现。一捆粗大的木条确实难以掰断,但若绳子已经松散,一根根来掰断也不难。
第三、军备松驰,管理混乱。熊廷弼、袁应泰两任经略短短几个月内,连着出现火药爆炸事故。守城之重器都守不好,怎么能守城。
第四,朝廷用人不当。袁应泰之前的主要政绩主要是治理漳水,灌溉农田,赈济灾民。袁应泰是发展经济的一把好手,但朝廷非让他领兵去对抗虎狼之师,怕是谈不上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把人才放在他最不擅长的领域,注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一败涂地。
辽阳一直以来是辽东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沈阳、辽阳之战后,辽东七十余城(堡)守军畏惧努尔哈赤的兵锋,不战而降。“大小70余城俱剃发降。”
大夏经营二百余年的辽东大部分,从此拱手相让。大金获得了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丰厚的物资。其中辽阳、沈阳两城屯有火炮、火枪等大量的军事物资,城中还有军工坊。
方震孺后来感慨,“京城火器尽丧于辽,存者又未中用”。大夏在军事上最大的优势在于火器多,而辽阳失守后,大量火器就归大金所有。而且,辽阳、沈阳两城还有军工坊和大量工匠,这为后来大金发展火器、重炮提供了基础。
而辽南金、复、盖、海四卫向来就是辽东的粮仓,土地沃饶,物产丰富。失去辽南四卫,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大夏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辽镇驻军的军需补给更加困难。
拿到了辽东的实际控制权后,努尔哈赤实现了以战养战的战略意图。努尔哈赤占领辽阳不久,力排众议,将大金都城迁移于此,后来又改迁都沈阳。
萨尔浒大战的胜利,标志着大金帝国的正式崛起,形成大夏、蒙古、大金三方博奕的局面,而辽阳、沈阳大战的胜利,让大金帝国更加强大,逐渐形成一挑三(大夏、蒙古、朝鲜)的局面。
失去辽东后,大夏在辽地还剩下以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地区,和宁远、锦州至山海关窄长的辽西南走廊,同时大夏与朝鲜在陆地上的连接也被断开。
而辽东账面上的26万大军,一部分被歼灭,一部分投降了大金,一部分逃往朝鲜,还有一部分退守广宁和辽西南走廊。在辽阳、沈阳大战期间,蒙古一些部落也没闲着,以掠夺为目的,乘火打劫,有些偷袭大金,有些偷袭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