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萝卜干挂满树稍(1 / 2)
腊月,年底快到了,旧岁除,新春至。初四,大松奶奶的生日,一大早喜雀喳喳叫,奶奶说今天有客要来,天气也非常晴朗,冬天天冷,今天是难得的晴好天气。喜雀枝头叫,客人一定到。今天是奶奶的生日,肯定有客人来呀,11点左右,大姑,二姑他们相继都回来了,手里提着三大样,面条,糖酒,腊肉,是当时回家走亲戚的必备礼物。收不收不一定?但是你去一定要带。
大姑,二姑来了以后,他们手上还带有水果糖,这是专门接待小孩用的,大宋看见来客人了,也非常热情,大声喊“来客了,来客了,二姑回来了”,小黄狗也在那里,汪汪汪的叫,奶奶从里屋走出来,接待了他们的行李,二姑提着大松,直接给他兜里装满了水果糖,大松高兴的不得了。端出小板凳叫二姑坐,“大松真懂事,大松好乖”,“二姑,二姑吃饭没有?”小孩子也学会了一些大人的客套话,这些话都是长期积累学来的,属于条件反射。
喜雀喳喳叫,年头岁末,喜事连连,大姑二姑刚到,媒人和幺姑的对象也来了,他们除了老三件外,还给幺姑买了礼物,反正是大姑娘喜欢的东西,衣服还有胶底鞋,胶底鞋是当时女士最时尚的潮流鞋,有型好看耐穿,底子特别耐磨,比手工鞋好看多了,幺姑收到礼物,心里乐开了花,一上午忙前忙后非常兴奋。小伙子这次穿着也讲究,四袋干部服,脚穿一双很合脚的大贡仪步鞋,看得出来是他母亲做的,不然哪有那么合适,一条崭新的裤子,脚边还有些许线头,应该是刚刚从缝纫店才取回不久,这也是头一次穿,头发也刚刚理过很是精神,一生产队出纳员打扮成了公务员的样子,这也说明他很看重这桩婚事,也尊重女方家庭。媒婆照样带着她的小女儿一起过来,因为是冬天穿着花棉袄,花棉裤,花棉鞋,头上戴着小花帽,两个羊角小辫藏在了花帽下,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别有神。客人们坐下吃点心,饮茶聊天,摆龙门阵,新姑爷坐上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摆谈今年生产队的收入,粮食产量,生产队副业收入,家中喂了几头猪等等,反正都是一些息息相关的很接地气的事。新姑爷是出纳员,当然自己队里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
中午饭特别丰盛,蒜苔腊肉,麻辣香干,萝卜干炖排骨,海带炖猪蹄,糯米糍粑,还炒了一点包菜。反正桌面上很丰富了,过年也不过如此,客人们吃得高兴,大松家人也很高兴,喝的是本地酒厂的白酒,绝对粮食酒,六角钱一斤,很香,大家习惯喝本地酒,县酒厂也有几款名酒,幺陇大粬酒,幺陇二哥头,当时酒厂在电厂河,酒厂不大收入不小,是县重点企业,年纳税好几万,酒厂只有500平方,但效益惊人,工人不多,手上戴的是上海牌手表,当时价格在100多元一只,绝对的奢侈品,也是时髦的象征,一般的普通百姓是不会代手表的,特别是种地的人,根本没有钱消费。厂长管理有方,销售有能力。全县一百多万人,就这一县一个国营酒厂,其他还没有乡镇酒厂,是个人管理也不会亏本,当时是卖方市场,有货为王。当时也没有用户至上一说,都是求着卖方,卖方高兴才卖给你,不高兴有钱也没用,不象现在挣钱,卖方还得装孙子,时代不同了,人们有尊严了,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消费者选择性更多了,有了经济实力,人们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自家人饮酒适量为止,没人劝酒,每人喝了一杯,主要谈一淡正事,席间男方家提到了办酒结婚一事,这当然在情理之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快到结婚年龄大家都会提上日程。大人们当然都有自己的安排,男方提出来了,当然很重视,也不能马上答应,就是所会考虑,这中间得由媒人调整,二姑出嫁一年左右,马上操力幺姑婚事也不现实,主要是财力不足,得置办嫁装,一些家具,这些都是大松爸爸负责,出钱出力,大松爷爷身体有小毛病,也不会手艺,只领基本口粮,不挣工分,全由大松爸爸办理,川北也没彩礼一说,基本都是女方置办。反正双方年龄也不大,大家先通行走(指交往)一段时间也不是什么问题!好在大家都通情达理。
吃完饭,媒人和小伙子先告辞回家,幺姑送他们到了村口的大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聊,显得很是愉快。
大姑二姑她们和奶奶在聊天,看这件事情如何安排。
萝卜园里的萝卜今年长得又长又大,雨水均匀,施肥充足,浇灌得当,萝卜有白色的,红色的,直径七八公分,三四十公分长,半截露在地面很招人眼,今年的萝卜长势喜人,经过前一段的霜冻,萝卜的更加脆嫩,口感更好,这个时候就是收获萝卜的最佳时期,收早了,口感不好,收晚了,萝卜会起布筋,也就老化了。
今天来了客,人多,大姑二姑也不是外人,也直接去菜园子帮忙收获萝一卜,收萝卜是很讲究的,先将萝卜叶子割掉,割完叶子,就是拔萝卜,拔萝卜也是费力气的,好在刚下了雪不久,土质松软,还比较轻松就拔出萝卜,如遇土地干燥很容易断裂,有时得借助锄头才能挖出萝卜!萝卜产量特别高,亩产两三千斤是常事,遇到大长萝卜,亩产四五千斤,一般家庭都有种萝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