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对答(2 / 2)
后来梁太医离开之后,不是让王大夫全权照料苏正德的腿么,一来二去的,两家就更加熟了。
万万没想到,苏正德竟把人家小儿子给带偏了,听说如今只爱农事,对药材医理那是半分兴趣也提不起来。
当然,这就说远了,总之熙和帝问这方面的问题吧,对苏惟生来讲还当真没什么难度。
要真说起来,估计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能讲完。
而且熙和帝能关心农事和百姓生计,看来也没昏聩到无可救药。
最重要的是,苏惟生明显看出来这人对自己有好感,所以只要趁机把熙和帝忽悠到位,短时间内应该也能谋些好处。
因此他认真想了想,“回皇上,加强农事管理,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首要的就是农具。犁田、耙田、播种、灌溉、收割,都需要好使的家什农具。再者,若有了好用的开垦工具,咱们大魏的许多荒地就能被开垦出来。有了好的水利设施,许多旱地也能种上水稻。有了好用的播种或收割工具,许多人力也能被腾出手来,耕种更多的农田……”
熙和帝听得愈发兴致盎然。
太祖当初不是没往农事上使过劲,但他老人家出身富商之家,生来就爱享受,要他亲自干这些事儿,打死都不可能。
不过太祖还是提出设想,下严令让工部的人研究农具,后来也改进了翻车和连筒,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也在各地得到了推广。
但太祖晚年,工部对农具的研究就不那么积极了,到最后更是……总之,不提也罢。
熙和帝兴致勃勃地问道,“还有呢?”
苏惟生道,“除了工具的改进,对种子、肥料等方面也有要求。皇上想必也知道,粮食是种子种出来的,因此种子的好坏至关重要。若粮种太差,农人把田地伺候得再精细,也收获不了多少粮食。”
“如果咱们能让人反复实验、改良稻种,钻研出更高产、更耐热抗寒和抗病性极佳的种子,何愁不能增产增收?肥料也是如此……”
他按苏正德的说法,言道庄稼和人一样,需要荤素搭配才能保持健康,所以不能只用单一的肥料,另外还有因地制宜,增加作物种类等等。
岳西池还好,对未来岳父的爱好也有些了解,进京之后还送了好些农事方面的杂谈和孤本啥的回博阳府,就为了讨老丈人欢心。
其他人,包括熙和帝在内,都听得一愣一愣的,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不是没道理。
只有一两个接触过农事的进士若有所思。
最后苏惟生道,“这些要一点一点说清楚,需要不少时间。如果皇上不嫌弃学生啰嗦,回头学生就拟个折子,专门谈一下这个问题。”
他说着又似是想起了什么,“当然,有的细节说不定还得请教家父。”
熙和帝诧异道,“你父亲?”
苏惟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瞒陛下,学生所知的这些农事知识,都是家父言传身教。当然,提的那些建议……家父与学生都在田间亲自试过。”
言毕偷偷抬眼看了一眼熙和帝,“皇上若有兴趣,往后学生再与您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