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无有阴阳和有物阴阳(1 / 2)
那么,我们就是否也可以认为“有物的阴”是为“有物的阳”所生;
就好像,两块同极相互靠近的磁铁;这种斥力显然都已经是进入了“有物”的阶段。是“同极有物的阳(阴)”在相互靠近时,就已经是有“同步”的作用力产生。
即,“有物的阴”和“有物的阳”也是同步的相生状态;
以其这时,我们又会发现出,于“空无”中,我们的“阴阳”是关联在“无往复界的道体”中的;而这也是我们对于“有物”存在的一个定义。
那么,“有物的阴”和“有物的阳”于现实中,它们是关联于什么样的事物情形中呢。
即,“无有的阴和无有的阳”关联于“道体的空无”中;“阴阳”关联于“有物”中;
那么,“有物的阳”和“有物的阴”关联在什么样的事物形象上呢,即,是一个事件还是一个巡回的系统中。
这也是我们需要稍加确定的一件事情。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基础理论中,因为基础性的理论,会使得我们在进行更为深入地讨论时,它的方向不会乱动。
那么,就是说,对于“阴阳”,我们都不能够将其“分开”来看;
因为无论是“有物”的阴阳,还是在“道体”中,无有而有、变进变出的阴阳;它们其实都是为同一件事物的两面性。
那么,以其我们对于“有物的阴阳”也便是这样去看待;去同时看待它的两面性。
那么,以其道体中的“阴阳”是不异的同步往复状态;那么,在“有物”中,“有物的阴和有物的阳”也便就依然是为“这一件事物”它的同步往复状态;以其“有物的阴”和“有物的阳”要想继续保存自己,也便是要像“泰”卦带给我们的视象那样。
让“有物的阴”待在“生阳”的位置,让“有物的阳”待在“化阴”的位置。
就好像,“天象、天道”虽然看起来很高,但其却是被我们的“地”紧紧拉着;以其天道、天象不在天上,而是在众生相里;处众人之所恶,才能够故几于道。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对于“有物”而言,它也依然是为要“时刻”保持在彼此的位置当中才能够去“冲气”的。
即,“有物的阳”是要从事物的“里、内、左、下”等“阴”的位置生发而出的;
而“有物的阴”,则也是要从事物的“外、表、右、上”等“阳”的位置生发出的。
因为“阴阳”诞生于彼此之间,这才是“相生”;相生才能以为合。
而“合”就是说,磁铁的“不同极”相互吸引;
那么,也是这时,我们就要再次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极相斥·异性相生”;
好像之前提出过了,但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推论的都是“同极的有物相斥”;
可其中的“有物相生”我们又该如何去在“空无”中验证呢。
即,为什么在“空无”根本没有作用力的情况下,会产生“吸引力”,甚至是于“万有引力”等等这样的一种“相生的结合之力”。
那么,要明白这些,我们首先就是要去了解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空无”中,是无物也无力的状态的;而到了一切我们看得到的“有物”环节却才发生了“作用·相互作用关系·作用力”等等的一系列方式。
甚至是于,“异性相吸”的磁铁,它能够相互吸引,也便是处在一种“有物”的状态下;毕竟,磁铁本身就是“有物”的状态。
那么,就是说,“一切的作用关系”都是建立在“有物”的基础上的;
即,在空无的基础理论中,“无有的阳”和“无有的阴”之间是没有产生出“作用关系”的;它们之间只是存在有“相生关系”,即,无有的阴能生阳,无有的阳能生阴。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吸引力”甚至是于“物质生成力”这样的一种“不排斥力”彼此的作用方式的生成。
继续回到无有中;
我们会发现,“有物”的前提是,一件事物可以在空无中变进变出,为阴阳的相生状态。
那么,就是说,当满足于“阴阳相生”的这一种情况时,“它”就是一种能够“自动·有物”的状态。
而“自动有物”的事物“它”需要待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根据之前“无有的阳”和“无有的阳”对冲过程我们总结出,“有物”相较于“空无”,它的本质则是为“阴”;
即,“有物”为阴阳相生的状态;但是“有物”相较于“空无”,却是为“阴”;
因为“无”就是不隐也不显;是“有物”自己去显现,而如果“有物”是显现的阳,那么“有物”的本质就是为“阴”;
那么,既然“有物”为“阴”,其我们便就是要思考下“阴”所待在的“位置”;即“阴”是从“阳”中生出来的;并且“阴的方向”与“阳的方向”相反,且“阴”起生于“阳极之处”;因为阴极阳出,阳极阴出,物极必反。
那么,此时的“有物阴”则就是诞生于“阳”之中,并且“逆、反”且向着与“阳”相悖、相背道的方向而去。
即,虽然我们用到了“而去”这样的动态词汇,但是也要知道,在这里暂时是没有动静之分的;因为我们看不到;
但却可以得到一个“状态”,那就是“有物的阴”的方向,却也是和“阳”的方向相反;因为“阴阳的方向”本来就是相反的。
而“阳”是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并且这个“阳”究竟是“有物的阳”还是“无有的阳”;再或者“有物的阳”和“无有的阳”之间又有什么区别或者关系。
简单来说,即,我们在遇到任何不会的问题时,最好还是回到最为基础的理论方式上;
那么,在我们化无为中的这一过程中,最为基础、或者较为基础的理论,则是为“阳”为变出、为显现等这样一种向外的势态。
即“阳”是变出的方向;那么,“有物的阴”就是变进、向里、向内、隐匿的这样一种势态。
可是我们并不知道“变出的阳”是“有物的阳”还是“无有的阳”;并且其中二者又是否会有“差异”;
以其“无有的阳”就是“空无”什么都没有;可“有物的阳”,我们便就是知道了,需要在“空无”先生成、变进出“有物·阴”后,才能够外放出“有物的阳”;
即,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具有感知和可测、或者不可见的“能量、力”等都是为“有物的阳”;
虽然“阴阳”都是同步并且不异的;
但是“无有的阳”是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而“有物的阳”却是会带给我们一种神秘的力量感。
那么,如此我们也便就知道了,当我们遇到“有物的阳”时,其也一定是为“有物的阴”在生成;
而当“有物的阴”在生成时,比如我们把各种各样的试剂混合在一起,其中发生反应时,那么,多多少少都是会有“有物的阳”释放而出。
可在这一过程中,其“有物的阴”和“有物的阳”都是为“有物”情况下的表现;那么,既然都是为“有物”情况下的表现;则其“有物的阴”中有“阳”;“有物的阳”中有“阴”;
即,“有物”在生成时,也依然是“阴阳相生”的状态。
当其释放能量时,“有物的阳”也依然是为“阴阳相生”的状态;即,其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当有“有物的阳”向外变出时,就有“有物的阴”向内生成;
并且,“有物的阴”与“有物的阳”方向相反;
并且,“有物的阴”和“有物的阳”彼此从各自对立的位置“生成”;就是说,“有物的阴”从“有物的阳极”之处生成;“有物的阳”从“有物的阴极”之处生成。
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当我们看到火焰时,可以觉得它是等离子态,也可以说,为光的“阴”和为“空”的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光子·有物的阴”从“有物的阳极”之处生成,向着与“有物的阳”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再直白一点,就是说,“量子·粒子”的方向与“波·能量”的方向相生相反;
即,“波和粒子”的关系,就是“有物阴和有物阳”的关系;即,为“同一有物”状态下的不同表现方式;即,同一事物它们的两面性;并且遵守“化无为中”的基本定律。
即,“有物的阴”和“有物的阳”互为“阴阳的基本”运动、动态情况。
而就“能量”而言,能量为“阳”,那么,能量便就是为“有物的阳”和“无有的阳”共生状态;
“无有的阳”就是“空无”,就是不阻碍性;因为“空无”是为生成我们底层逻辑的一份重要步骤;
“有物的阳”就是其中还会有“阴”在;因为“有物”本就是“阴阳”相生的;而即使“有物的阳”不能够被我们所看到,但其中也便是会有“阴”存在的。
那么,以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能量”是连续的还是一份一份的;
其“能量”的本质是什么,是为“有物的阳”;那么“阳”是不会断开的;因为这些都是“无有”生成的;
“无”是不存在断开的;只是在我们应用时,一切的事物都好像变成了一份一份的;但其实,那都是“有物的能量”其中“有物阴”的成形部分;而发挥作用的依然是“有无相生的阳”;
为什么叫做“有无相生的阳”;为什么“无有的阳”什么都没有,我们却只能够把“作用力”等的观念强加进“有物”的状态中;
为什么“作用力·作用关系”不可以是“无”;
而这,就又是必须要回到最为基础的“有无”观念中;
即,“无”是什么,是不能够被定义的一种太极的自然一炁状态;其无有而有,“无”既不描述没有,也不描述有;
而就只是在说明那样的一种共同的自然状态;
即,“无”跟“有”是不矛盾不冲突的;是同一种事物,只是被我们叫出来后而“异名”;
以其“无”就好像是模电,连续不断;于我们的心态中,则便就是会进入到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一种守静状态中;而其实只要我们弄懂了其中的原理,就可以随意地出入这种状态了,就好像众妙之门;
“有”就好像是数电,一份一份的。
其中的关系就好像是,“无”是自然连续的;“有”就是要么有,要么无(没有);而“有”的话就必须是“阴阳相生”的状态;这是我们从道体中得出的一份讯息。
而“无有的阳”和“有物的阳”两者自然也是共态;即,它们不冲突,而就是“无有的阳”并不阻碍“有物的阳”的生成;因为“空无”都是不阻无垢的;那么,“无有的阳”自然也是这样的一种特性;只是因为生成了“有物的阴”,所以外放出了“有物的阳”这样一种有关力量的形态。
那么,“无有的阳”和“有物的阳”之间是如何作用的;
即,在这里“无法作用”;就好像我们基础中的“无和有”的关系一样,只是对同一种事物,采取了不同的描述方式;其中优缺点则更在于我们如何去运用;
因为“无有的阳”是为“不阻无垢的空无”,而我们也无法看出“空无”中“无有的阳”的方向;只能是发现到“阳”是为变出、现象;以其“无有的阳”依然是保留了空无的性质,无形无相,是常道。
而“有物的阳”是要相生于“有物·有物的阴”之中的;而这就意味着“它·有物的阳”也是会具有“形量”上的差异的;是为“非常道”;
只是二者之间存在“不异的本有性”;
并且“有物的阳”是具有“威力、杀伤力”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变化”。
只是“有无相生”使得“有物”出现了不同的作用方式。
可是,讲到这里我们还是没有说明出“吸引力·物物相生”这样的一种能够使得“有物和有物”之间和平共处的方式。
因为这不仅仅是在说明着,“吸引力”而也更是在说明着,“物质为什么可以被撮合在一起”;就好像,大地上为什么会有这些多的事物能够融合在一起;泥土为什么可以被一铲子挖出一大块。
因为“有物和有物”之间在相生而出时,是会同时产生“有物的阳”和“有物的阳”之间作用方式的;
以其“有物的阳”都是向外排放式的发生;给人一种“推力·张力”等等;因为经过此前的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所有的我们看得见感觉得到“作用关系”都只能够是在“有物”情况下的;
而水分子为什么可以和水分子待在一起,它们为什么不两两相分,各自离去;我们的屁股为什么可以坐在凳子上被不被排斥开;双脚为什么会站在地面上;为什么会去和土地发生排斥;如果排斥的话,岂不是我们整个人就可以像磁悬浮一样随意地在上面进行滑行;
是什么让其一切产生了不能相容和均衡的“阻抗”;
是“自然”吗;也对,但说了也和没说一样;而既然我们已经逐渐了解到了“有无”的关系,则便就是要稍加地跟进这一现象;
老实说,当我们理解了“无”以后,才会发现要在“有物”的基础上,说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这句话是会多么的不容易;
因为“无物”的阴阳是没有作用力、也没有差分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