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戴罪立功(2 / 2)
太子和常胜父子出了皇宫之后,常胜急忙向太子感激道:
“多谢太子爷替我父子二人周全。”
“国公客气了,能有这个结果已经是万幸了。而且皇帝说的明白,让令郎到北伐军中戴罪立功。如果这次北伐令郎能立下什么战功,官复原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常胜说道:
“能不能官复原职我已经不奢求了,平安无事我就心满意足了。”常胜跟着对儿子叮嘱道:“孩子,到了军中一定要多加小心。”
“父亲请放心,孩儿一定在阵前立功,绝不辱没常家的威名。”
此事过了大概十多天后,郑和的船队才回到大明。因为船队要等候季风,所以回来的比常国忠晚了许多。船一靠岸,郑和急忙和王景弘、盖士奇一起赶赴京城,面见圣上。
三人进入殿中,一起跪道:
“微臣/草民,叩见圣上。”
朱棣叫三人起来,指着盖士奇问道:
“你就是盖士奇吧。”
盖士奇大吃一惊,没想到朱棣竟然认得自己。盖士奇急忙答道:
“是,陛下,草民正是盖士奇。草民昨日昏聩,误跟了建文伪帝,今日弃暗投明,得见圣主,真是三生有幸。圣上若不嫌弃,草民愿效犬马之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盖士奇说的义正辞严,好像一副忠臣烈士的模样。
郑和和王景弘彼此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些奇怪,朱棣是怎么认识盖士奇的?
朱棣对盖士奇的表现很满意,笑着说道:
“好,很好,听说你在寻找建文帝这件事上立了大功,朕一定会重重犒赏你的。”
“谢主隆恩。”
“郑爱卿,朕的侄子你们找到了吗?”
郑和本来心中还在盘算怎么向朱棣解释假建文帝的事,此刻朱棣直接问起,郑和只好答道:
“臣正要向陛下禀报,我们确实找到了建文帝的线索,可是最后才发现那个建文帝竟然是别人假冒的。”
朱棣听闻此言,先是一阵惊讶,跟着大失所望道:
“竟然有人假冒建文帝,那真的建文帝在哪你可有线索?”
郑和刚要回答,旁边的盖士奇抢答道:
“真正的建文帝,现在可能在少林寺。”
朱棣更觉得惊讶了,他派人到海外找了这么多年,万没料到要找的人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这消息准确吗?”
“这……”建文帝在少林寺只是郑和等人的猜测,盖士奇也不敢打包票。
“禀陛下,这只是臣的猜测,而且建文帝被人下了剧毒‘十日自戕丸’,臣也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活着。一切都要等到了少林寺,才能知道结果如何。”郑和说道。
朱棣的脸色变得很复杂,怅然道:
“既然如此,速速派人去少林寺查找。”
盖士奇上前道:
“陛下,草民愿去一趟少林寺。因为草民曾经跟随建文帝多年,我对他现在的长相是最清楚的,而且协助建文帝逃走的人叫伊贺武藏,此人是东瀛忍者,善于乔装改扮。草民猜测,建文帝和他肯定改头换面,草民可以拆穿他的真面目。只要建文帝还活着,草民保证一定把他给陛下带回来。”
盖士奇说了一大通,无非是想证明自己在寻找建文帝一事上不可或缺,非自己出马不可。朱棣看穿他的心思,盖士奇刚刚归顺自己,立功心切,于是慨然应允道:
“如此,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好了。”朱棣跟着吩咐道:“阴奉阳,从今天起这个人归你调遣。”
“奴婢明白。”阴奉阳说着把盖士奇带出去,两个人准备人马去少林寺寻找建文帝。
阴奉阳和盖士奇出去之后,郑和向朱棣禀报道: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你是想说常国忠的事吗?”
郑和一愣:
“陛下已经知道了?”
“嗯,常国忠比你早回来的。他和他父亲找来太子替他们说情,朕念在他是功臣之后,就从轻发落,现在把他贬为步卒在英国公账下效力。”
“如此,我替常国忠多谢陛下隆恩。”
“死了的卜恩革,你是如何处理的?”
“请陛下放心,臣在回来的路上路过南洋把尸体送回了他的老家,好生安葬,还给了家里一大笔抚恤金。”
“好,此事办得也算妥当。朕再问你,那个小葵姑娘现在在哪?”
“回陛下,常国忠冲动之下误伤人命,他一害怕就畏罪潜逃了,我派小葵姑娘去找他了。”
“郑爱卿,你派谁去追常国忠不好,为什么一定要派小葵呢?你是不是有意这么安排,而放走小葵的呢?”
郑和心里一惊,暗想朱棣不愧为千古帝王,心机竟如此敏锐,好在郑和早就想好了托词,解释道:
“陛下,臣之所以这么安排,纯粹是因为小葵是常国忠的师姐,只有她才能劝得了冲动之下的常国忠。臣并没有故意放走小葵的意思。”
“小葵是我大哥的女儿,这件事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朱棣突然非常严肃地问道。
郑和老实说道:
“臣不敢欺瞒陛下,臣第一次下西洋时遇到小葵,那个时候臣就猜到了小葵的身世。”
朱棣突然“啪”的一下猛拍龙书案,怒道:
“既然你早知道,为何不向朕禀报!朕是不是告诉过你,只要有一点建文帝的线索,立马向朕禀报,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知情不报!”
朱棣如此震怒,郑和反倒没有多害怕,他解释道:
“陛下,臣之所以知情不报是因为小葵虽然是太子朱标的女儿,建文帝的妹妹,但是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且当时她和她母亲并没有和建文帝在一起,他们二人也不知道建文帝在哪。臣觉得小葵和这件事无关,没必要把她牵扯进来,所以臣就自作主张向您隐瞒了这件事。”
“可是你却和别人说起过。”
“陛下,您这是何意?”
“还用我提醒你吗?你还说什么‘你不说,我不说,没人会知道的’。我告诉你,‘你不说,我不说’是没人会知道,但是天知道,朕便是天!”
郑和这才想起来,自己和常国忠的父亲常胜说过这句话。那是他和常胜私底下谈的,皇帝竟然知道。郑和越想越觉得害怕,朱棣和太祖洪武帝一样,对天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郑和吓得不敢出声。
“好了,你们两个下去吧。”
朱棣把二人打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