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龙江关新气象:有轨马车(2 / 2)
与此同时,还派了两支船队带着龙门吊等配件,精选了五十名建筑方面的资深工匠,前往下西洋航线上较为重要的两处地点占城(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和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当时是明朝的海外“飞地”,为旧港宣慰司),建造货柜码头。
集装箱船的建造速度也非常快。
龙江船厂的工匠们现在干劲十足,一是因为抚恤银子到了手,二是公司化改造后,薪水有所提高倒在其次,主要是不再有人克扣,而且准时发放。
高希还参照锦绣商号在小官镇的做法,建立起了社保制度,工匠和家眷都可以按比例报销看大夫和抓药的费用。
龙江船厂还修缮了工匠村的道路和排水,建起了公共卫生间、子弟学堂,还请应天城内的医生到此开设医馆。
总之,现在的龙江船厂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工匠和他们的家眷觉得生活正在变好,有了奔头。
工匠们有了钱,也带动了消费需求。
龙江船厂因为没有了太监作祟,郑齐和黄宝屠又清正廉明、治理有方,再加上高希这大半年的时间都泡在这里,龙江船厂的商业环境也越来越好,大量的小商小贩自发来到这里,或租或搭开设了许多小店家,吃穿住行应用尽有。
龙江船厂厂区,成为了应天城内除锦绣超市外,最适合开店经营的区域。
应天府专司城西这一片税务的税课司的大小官吏乐开了花,原先一文钱商税都没有的龙江船厂厂区,如今成为赋税增长最快的区域。
而龙江船厂和锦绣超市之间,又通过锦绣超市的免费公共马车“龙超线”联系在了一起。
在供需双双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往来两处的人员和货物需求高速增长,一条免费的“龙超线”根本不够用。
于是,锦绣商号又新成立了“皇家锦绣公共车行”,推出了大明第一条收费的公共交通线路“龙超客运一路”,同样来回龙江关和锦绣超市之间。
龙超一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条有轨线路,也就是有轨马车。
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有轨马车”,它在1755年由英国人约翰·乌特兰发明。
1832年,一个叫约翰·斯蒂芬森的人,在纽约建立了第一条市区有轨马车线路,运营了三年。
由于车轮在铁轨上运行,摩擦力大幅减少,同样的马匹数可以拉动几乎两至三倍的重量,而且颠簸更小,乘坐更舒适。
高希还让人设计了“皇家锦绣公共车行”的商号标识,一匹有轮子的蓝色飞马,寓意马车在蓝天中飞驰,印在车身上。
锦绣车行的有轨马车,要比“龙超线”的马车漂亮多了。
它由四匹马拉动,有两节车厢,一长一短。
长车厢是普通座,单程一文钱一张票,很便宜。有位子你就坐,没位子就站着。
短车厢是软席车厢,只有九个座位,保证人人有坐,而且是沙发座,很舒适,还有专人为客人上下车时提行李。不过票价挺贵,二十文一张票。
几乎与此同时,又推出了“龙超货运一路”,就是负责将城内的货物运送到码头,或将码头的货物运回城里。
由于锦绣超市是“龙超货运一路”的起终点站,自然而然成了货物的集散地。
大量需要将货物运往龙江关码头的客商,先将货物运送到设在锦绣超市的“皇家锦绣货运行”中转仓库,然后通过“龙超货运一路”运抵码头。
皇家锦绣货运行还推出了一种新型的货运业务“海外货柜”,目前只开通了占城和旧港。
海内外客商都很好奇,纷纷前来打听,这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
这天,在龙江船厂的公事房,有伙计来报“高大人,有两个蒙古人求见,说是你的老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