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土地政策(2 / 2)
董泊寓亲自送两个粮差出村,吓得二人受宠若惊,连声不敢。
直到他们消失在村口,董泊寓才收起脸上的笑容:“没问出什么?”
董延之恭敬地回答父亲的问话:“他们对短毛丈田也一无所知。”
董泊寓有些心疼每人500文的“草鞋钱”,花了钱却什么也没问出,权当喂了狗吧。
回到家中,丫鬟已经准备好茶水。董泊寓坐下品了一口,对儿子一挥手:“你也坐吧。”
董延之赶紧坐下,试探着问:“阿爸,你看丈田一事……我们该如何应对?”
董泊寓却打断了他:“你最近怎么不去书院念书?”
董延之苦笑:“自从短毛来了,书院哪还有书院的样子……”
董泊寓又喝了一口,这才示意儿子也可以用茶了。
他仰在椅子上,回顾着董家祖祖辈辈的创业艰难,语重心长:“咱们家世代耕读,但只开花不结果,到了你总算中了个秀才,也算光宗耀祖。眼下市面不定,愈是此时功课愈不可荒废!历朝历代,唯君王与士子共天下!读书是正途,短毛当是如此。”
董延之明白,父亲这是在给家里谋退路。
看现在的情势,短毛一时片刻是不会走的,若要与短毛虚与委蛇,功名就是最好的工具,可是……
董延之面露尴尬:“阿爸,短毛行事古怪,丝毫没有尊礼法、敬士子之心。非但如此,听说他们还要开办伪学,明摆着不拿读书人当回事。”
最近有很多传言,说短毛要在洋浦海边建一座比州城都大的学校,专门给泥腿子读书。士绅们都嗤之以鼻,泥腿子懂种地就可以了,读什么书?
董泊寓闭上眼,缓缓道:“要各家看好自己的子侄,对短毛切不可抗之。”
董延之心领神会,又小声问:“那这次丈田,我们怎么办?”
“哼!短毛不自量力,这丈田也是他们搞得?”董泊寓很是不屑,捏着自己的胡须,“依我看,不过是想借机立威。一炮轰了羊大当家,是向曾家示威。丈田,就是每一家都跑不了啦!”
董延之若有所思。
历朝历代,地方以粮户为首要,任你皇帝想要如何作为,都要指着粮户纳粮。可是这些短毛却反其道而行之,对粮户极尽迫害却偏偏笼络那些小民,真是千古奇闻!
董泊寓看上去镇定,其实心里也一团乱麻。
董家在册不过四百亩薄田,因为董延之有秀才功名,减免二百亩,实际只有二百亩缴纳税赋。可是若按通知书所言,这四百亩地要统统起课。这还不算,董家名下大小地块实际上一千亩有余!超过五百亩的,可是要缴五成税呀!
想到这里,董泊寓恨不得一道雷下来,把这些短毛劈死!
董延之见父亲愁眉不展,试探着问:“阿爸,不如我们到府城暂避?”
董泊寓摇头:“去了府城又如何?去年短毛就已经到了府城,张大人也拿他们没办法。再说去了府城,这些家业怎么办?”
董延之恭敬地称是,心中却不以为然,难道留下就能保住家业?
董泊寓突然睁开眼:“自古丈田无不劳民伤财,肥了那些胥吏差役,我就不信短毛的手下都是圣人!丈田之事盘根错节,他们一伙海贼哪晓得其中门道?如此胡作非为,必激起民变,短毛不是张口闭口百姓吗?你马上鼓动学子们写禀帖,为民请愿!”
董延之却很为难:“只怕他们都慑于短毛淫威,不敢出头。”
董泊寓冷笑:“无妨……等短毛闹得天怒人怨,就由不得他们委曲求全了。你还要走动曾老爷家,他毕竟是本地绅民之首,短毛只杀羊五却对他客客气气,既是看重于此。州学也要鼓动起来!百姓从贼不过为了口饭吃,谁愿意死后不入族谱?若读书人领头,百姓们还是拎得清孰轻孰重!”
董延之不敢怠慢:“阿爸放心,儿子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