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济阴杀将(2 / 2)
“标下也会传达殿下指示,使全团战士务必戒骄戒躁,以利再战,以利再胜。”
栾云朝范进颔首示意,随即表态。
在济阴军团级将领中,他与钟山比较特殊,是从对立面投靠过来的,且投效最晚。
萧绍瑜对其一视同仁,纳入嫡系,且说到做到,已使他心生效死之志。
范进虽军中资历尚浅,却是萧绍瑜身边的故人,能对他如此尊重,也让他深深的感受到了战友情。
萧绍瑜继续巡视着,来到营垒面对魏军方向的营门处,勉励执勤战士:
“战斗了一天,本王知道你们也疲乏了,但你们仍坚守在执勤的岗位上,为了全军作出牺牲,本王感谢你们,本王以有你们这样的好兵而骄傲。”
充满体恤与温情的话语,令执勤战士无不动容,有萧绍瑜这句话在,他们更加无怨无悔。
“愿为殿下效死!”
疲惫的身躯中发出激昂的誓言,精神驱散了疲惫。
巡视结束,在两团团长、政委的陪同下,萧绍瑜一行人回到王帐,依此而坐。
“明日休整一日,全军上至团、下至班,逐级开展战后总结会,积累作战经验,形成文件报上来,本王也会随机参加讨论的。”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也是萧绍瑜秉持的军事思想,固步自封是产生不了常胜之军、常胜之将的。
在军中条例中,他专门制定了一条,就是每战之后皆要开展总结会。
这是军改后的第一战,他有意垂范,促进此条例入心、入脑,成为全军将士的一种习惯。
“同时,凡处战时皆不懈怠,元法僧所部动向尚未传回,必须防范他隐蔽奔袭的可能。”
诸将皆拿出手本,记录萧绍瑜讲话的核心精神,不用想,这必须是萧绍瑜制定的条例。
这既是对他领导权威的维护,也是形成全军务实作风的需要,他讲话那么多重点,不记录能准确传达下去么?
想在他手下混吃等死,松松散散,必须不能够,作风严谨才能办好事、打好仗。
停下笔,叶清玄谏言:
“殿下,元景隆虽逃,却也带去了对我军的恐惧,您看今夜是否可行长途奔袭战法?”
他的战意远未消退,欲趁势毕其功于一役,豪气依旧,诸将顿朝萧绍瑜看来,渴望再战是不言而喻的。
单纯从军事角度考量,叶清玄之谏确有出敌意料之效。
但全军并非最佳状态,元法僧又坐拥二万大军,即便败之,伤亡亦将不可控。
叶清玄的精神是可嘉的,但萧绍瑜认为他还是被胜利所迷,遂严厉告诫:
“连日来,我军历经负重急行军、鏖战,战士们都是靠着一股精气神在支撑着,本王不怀疑他们能再创胜绩。
然我军初成,大练兵中演练的连续作战也限定在一日一夜之内,超过这个限度全军战力是未经检验的、是不可靠的,即便胜也是惨胜。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两败俱伤之仗,这是不可动摇的!”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作出全军开展战后总结会的部署,并严厉告诫诸将,重申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两败俱伤之仗的军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