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论人权之精髓(1 / 2)
第222章 论人权之精髓
听着爱将的疑问,萧绍瑜瞅瞅李东阳,二人相视而笑,感叹纯粹军人的纯粹。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大梁与魏国之间终是要再起战端的。
问题只在于:是由谁率先挑起战端,何时何故何地挑起战端。”
李东阳抚须解惑。
作为一个生于前齐、长在前齐、入仕南梁的中年人,李东阳非但亲身经历了齐梁更迭,也经历了齐魏战和,他对天下大势自然看得更通透。
其实,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有着历史优势的萧绍瑜,则要说得更直接、更露骨、甚至透着“凶残”。
“不管魏国如何,待王府兵和济阴郡兵整编整训完毕,本王会带着你们悄悄渡过淮水,去淮北打打猎,尝尝淮北的野味有何不同。”
二将听得既兴奋又惊奇,心中都一种感觉,好像这种话从和议正使萧绍瑜嘴里说出来,有些不可置信。
刚刚还为人解惑的李东阳,也听得冷汗连连,忙沉声谏言:
“殿下慎言!战和虽无常,然无朝廷的旨意,您可不能轻启战端啊!”
抛开胜负不提,单就擅自挑起战端而言,朝中各派势力必然攻讦发难。
有的时候,政治斗争也简单,抨击别人的错误,就是证明自己的政治正确,不一定要有利益冲突。
或者说,为了政治正确,是可以主动挑起冲突的。
树立起本派系的政治正确,也就是掌握了明堂之上的话语权,话语权则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行使皇权的权力。
对于什么叫政治正确,什么叫操纵话语权,萧绍瑜的理解至少不会比李东阳少。
他退去淡笑,神情既不松也不紧恰到好处,像外交发言人一样,严肃回应:
“本王说的是打猎,倘若济阴的野猪游过淮水,本王追着追着也就踏上了淮北的土地,此纯属无心之举。
我大梁是尊重人权的,狩猎权便是人权之一,若魏国过于无知,那本王就教教他们何谓人权!”
“何谓人权?”
李东阳颇为不解,他没听懂萧绍瑜的逻辑,觉得追赶野猪这种理由是没有说服力的,反倒有点孩子气。
“怎么教啊?”
范伯勋表现得相当好学,他习惯了从萧绍瑜身上学习新鲜名词,并对萧绍瑜的解释充满了期待。
终是年轻人,猎奇之心比之中年人要更强烈。
萧绍瑜冷冷一笑,刻意压低了声音,造成一种沉闷的压迫感,解释道:
“用我们手中的剑槊,打到魏国君臣闻风丧胆,届时,何谓人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定义人权都可以。
比如魏帝一夜连御数女,我们就可以说他荒淫无道,残暴的虐待善良无辜的汉家女子,这就叫质疑魏国的人权现状。”
“我们怎么知道魏帝一夜连御几女,还是汉家女子呢?就不能是鲜卑女子么?”
范伯勋的问话,吸引了李东阳和叶清玄的注意,他们觉得是这么回事。
即便是无孔不入的典签府探子,也没听过他们窥探出魏国宫闱秘辛,萧绍瑜何以如此自信呢?
“人权的精髓在于:本王说什么便是什么。
魏帝有权解释,这是他的权力,但本王同样有权让他承认事实,本王说的事实。”
“魏帝要是不承认呢?”
“本王便以调查魏国人权现状为名,带兵杀入洛阳,入魏宫取证。
你觉得那时候的魏帝,还有心情否认自己荒淫无道的事实么?”
嘶......
闷热的初夏晚风,穿过敞开的窗户,热浪吹入堂内,诸人却发自心底,感受到了极致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