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对秦之策(1 / 2)
寒风呼啸,天地无光。
虽未至天黑时刻,四方俱是灰蒙一片。
连日阴天,却不见一滴雨落,要是再拖下去,可就真到明年了。
楚王熊横坐于王车,剑就在他的手边。
卫士组成的长蛇从郢都东门而入,之后沿着大道,正向楚王宫行进,城中的街道上满是祥和欢快的气氛。
明日祭祀,后日新春。
马上就要过年了。
熊横自前日出宫,今日而归,楚王冬狩,满载而归,明天所用的祭祀之品,一应不缺。
想起这些,倒是让熊横忽然记起来,昭雎曾说过一个鄀国盗牛的典故。
那还是在周成王刚刚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之时,周人最重礼法,楚人立国之日,必得行祭祀大礼,可放眼整个氏族上下,竟也找不出一直牛来,没有办法,首领熊绎就只得从别国盗来一只,才完成了祭祀。
这让人在感慨当年楚国的渺小时,也在为楚国如今的庞大的感慨。
与所有的氏族一样,他们从远古而来,秉承着自己的传承,代代相传,在这其中无数的氏族曾泯然于众人,而有些则成了今日的霸主。
熊氏、秦氏、赵氏、魏氏、田氏、燕氏、韩氏……他们无不是氏族中的霸主。
国,也是这么来的。
昭雎其人,颇有才学,想法也很有深度,只可惜,他那日能向熊横说出那样一番话,便代表着昭雎,就只能是个楚国传统的贵族。
王车将至王宫之时,有一人策马轻骑,从对面奔来,那人在与正在护卫大王的郎中南井碰面又,又径直赶到王车对面。
御马者乃门尹屈侯乐,吁一声长啸,四匹骏马俱是停歇。
那人下了马,立在王车之外。
“臣司宫成謇,拜见大王!”
熊横揭开帘子,探头出去。
只见了成謇着一身枣红官府,腰间悬一柄长剑,就立在外面。
“何事如此着急?”
楚王不急不躁地问道。
“启禀大王,太后召集令尹景鲤、大司徒昭雎、大司马昭滑、三闾大夫屈原、执圭大夫景翠、右尹安国君、工正屈伯庸、廷理熬闰、典令成熋、郢都将军南晖等一众臣子,在鸾凤宫议事,眼下就等大王了。”
好家伙!
等一众臣子,这岂不是将整个玄鸟殿都搬了过去,南太后这是要学习慈禧垂帘听政吗?
“司宫可知所议何事?”
成謇瞧了一眼驾车之人,往前行走几步,小声说道:“多是与公子子兰有关,就连那被扣押了许久的秦国使者,也被召了过去。”
算着日子,冯章被楚国扣下,将近一月。
这一月的时间也足够将消息送到咸阳,但不足以再送到郢都来,那秦人的消息暂且还没有传来,这时候南太后又着急个什么呢。
“哈哈,看来是母后爱子心切,有些等不及了吧,传寡人的令,速速赶往鸾凤宫,可别让母后等太久了!”
令下,军列当中,号角嘶鸣,卫士纷纷立在两旁,留下一条通道,让王车火速通过。
不需多时,楚王宫已在眼前。
入了王宫后,熊横又换上王辇,由八个寺人抬着,一路小跑到了鸾凤宫外。
此刻,夜色已深。
远远望去,唯有此处是灯火通明,光辉交映。
“大王到!”
“大王到!”
楚王还未到宫前,一声声的高唱就已传出,宫门早已打开,所以臣子立在原地,以迎接楚王。
熊横立在宫殿外,一眼扫过去,平素里宽广的鸾凤宫中,显得颇为狭小,四下里长案塞得满满当当,群臣俱是落座。
“臣等拜见大王!”
众臣当中,有人高喝。
楚王目不斜视,挎着剑直入主位后,朝着一侧南太后躬身行礼:“拜见母后!”
“大王无须多礼,众臣们等候大王多时了。”
“是,母后。”
熊横落座,下方众臣见此,也尽皆坐下。
区区一个鸾凤宫,此时竟恍如玄鸟殿也,熊横入郢都已时日不断,他早就摸索出一套规律来。
若是小事情,则会有执掌国政的令尹领着一众臣子,就给办了,若是大事情,则会交由南太后出批阅,得见过太后首肯后方可,压根都用不到楚王。
但若既是大事,还是双方有分歧的事,那就会将群臣召集起来商议,看谁的道理大,看谁支持的人多就听谁的,而楚王宛如吉祥物一样的存在,没当这个时候就必须得出面了。
“连齐破秦之事,已是我楚国策,一国不可二君,也是我楚之国策,此,不可更也,有我楚国公子子兰,却依旧还被秦人所扣押,老妇人认为既然国事已定,那就该迎公子子兰回来呢,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没有遮掩,在君臣客套过后,南太后直接接过了话头,说下了这一番话。
看来她对于子兰的回归,的确是等不及了。
子兰是否回归,今时今日对熊横来说,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他也算是看明白了,以南太后的能耐,压根不能左右楚国大局,所以也不可能将子兰扶上去。
相反子兰回来了,必定会被南太后找理由加官进爵,南太后这边无疑是又多了一大助力,而令尹这边却是在一直退守。
先是被迫接受监国五年,再是被迫接受南太后安排右尹,然后屈原又被重用,给他树立了一个政敌,若子兰再归来,老景鲤就该到反抗的时刻了吧?
熊横故意做了停顿,还未等到他回答,就已经有人站了出来。
此人是个面黑且肥胖的男子,模样不仅称不上好看,更是还有那么一些的丑陋,不过看起年岁,在一干臣子中显得年轻不少,该在而立之年。
楚国廷理芈姓敖氏名润者,便是此人。
“大王,臣以为不可,至少暂且不可。”
一上来就是将监国太后的提议直接否决,可见此人为谁所谋。
“公子子兰,亦为楚王槐之子,当食楚国之禄,当为我楚国封君,岂能久在他国,不管秦人如何思,我楚都须得派遣使者,迎回公子子兰!”
现在说话这人,乃是玉尹武隗,为南太后一党。
玉尹者,乃楚国掌管治玉之人,算不得什么位高权重,只是一直跟在南太后身边而已。
“今年初,秦人下定国书,邀约我王武关会盟,当中众臣多是反对,唯有公子子兰,怕得罪了秦人,便极力赞同前往,如今与楚王槐一道,俱是被秦人所扣押,岂不是正好,为人子者,在落难之时,不思陪伴在君父左右,而是一心想着要回来,如此不忠不义之徒,纵然是想要,我楚亦无他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