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映照(2 / 2)
曹操就不用说了,虽然他决定离开洛阳,不想按照刘宏的安排玩下去,但是为了日后能师出有名,所以对董重的各种举动都秉持着一个原则——不拒绝,不反对,不承认。
封赏我照收,你做什么我也不管,但我绝对不会发声承认你的合法性。
至于董卓,以曹操对董卓的了解,如果这点小恩小惠就能拉拢到董卓,那他就不是董卓了,更何况董卓身边还有李儒的存在。
还有最后的皇甫嵩,董重对他的拉拢更是没什么意义。
因为皇甫嵩这个人,他只忠于朝廷。
你可以说他愚忠,但事实就是,只要是朝廷的命令,皇甫嵩都会无原则的执行,这一点曹操可谓是深有体会。
别的不说,当初董卓进京,乱权专政,皇甫嵩明明手握重兵,坐镇三辅之地,但因为当时的朝廷在董卓手中,最后皇甫嵩居然一点反抗都没有就直接被董卓给拿下了,连带着麾下的兵马也送给了董卓。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董重拉不拉拢,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只要朝廷还在董重手里,皇甫嵩就一定会听令。
但不管怎么说,董重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中平二年六月。
曹操领兵抵达长安。
此时由于汉军的退守,三辅之地的西凉乱军也是愈发猖獗。
如今的三辅之地,除了长安一带在汉军的庇护下情况还算可以之外,其余地方基本上都受到了乱军不同程度的侵扰,许多百姓都在这场动乱之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只能说,刘宏病重的很不是时候。
如果他能晚出事几个月,曹操觉得自己再加上皇甫嵩和董卓,纵然不能彻底解决西凉的问题,但起码也能先解决掉这一支乱军,让三辅的百姓免遭兵乱之苦。
可偏偏刘宏在这个时候病重,为了不出乱子,朝廷也只能暂命前方大军按兵不动。
毕竟,相较于三辅之地的百姓,在那种局势之下,稳定不出乱子才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只要长安不失,皇家园陵不受侵扰,区区百姓没了也就没了。
虽然说起来有些残酷,但是这就是现实。
长安。
作为大汉曾经的都城,即使现在大汉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洛阳,但是长安城依旧维持着相当的规模。
尽管长安城中昔日的宫阙已经有些破落,但轮廓当中依旧可以看出昔日的盛况。
曹操看着面前的这座长安城,心里也是有些唏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座大汉旧都,可以算是大汉近况的生动写照了。
昔日盛世不再,纵然依旧可见往日荣光,但却难掩败落之意。
与此同时。
长安城外。
新晋车骑将军皇甫嵩,与新晋前将军董卓,已经带人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此刻他们望着从东方开来,打着骠骑将军旗号的那一支兵马,也是神色各异,不知心里都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