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天禧盛世 > 第三十七章 且圆未卜先知事

第三十七章 且圆未卜先知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终于不是NPC了  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  傲娇师尊的心尖宠  万古第一圣人  我在动物江湖当大佬  低调的剑仙  人在斗破开糕点铺  百日成仙  想做英雄的我  重生之一路安荣 

百官翘首以待。

王旦都要三缄其口的事,宠臣又会如何噬主?

初议昭应宫兴建时,重臣大多不以为然。

丁谓力排众议:“陛下富有天下,建一宫崇奉上帝,何所不可?且今未有皇嗣,建宫于宫城之干地,正可以祈福。群臣不知陛下此意,或妄有沮止,愿以谕之。”

王旦也被这句话堵了回去。

无人承嗣是赵恒最大的痛处,也是赵宋帝国最大的隐患,倘若天不遂人愿,兄终弟及会再上演,报应一说,屡试不爽……

刘纬、丁谓这对举子、举主的第一次碰撞令人分外期待,既然敢言,那就是说皇嗣之论不堪一击。

赵恒同样抱有此想,改在崇政殿水阁训诫,修昭应宫使丁谓、副使刘承珪、都监蓝继宗在座。

蓝继宗很是不以为然,当初吕蒙正、王继英、冯拯、陈尧叟、种放、杨亿加一起也没能把刘纬怎么样,这阵仗不够看……也就丁谓那举主身份能派上点用场。

丁谓也很恼火,八字还没一撇,一个两个、大的小的全都蹦出来了,他抢先诘问:“刘书记言事向来是有的放矢,假天之名、盗世之诚从何说起?”

刘纬揖道:“正要请教计相,昭应宫是为奉天书、先帝御容而建,千步长廊是作何用?”

丁谓一脸肃穆:“计相乃坊间戏称,御前不得胡言乱语。”

刘纬再揖:“下官受教,千步长廊实为君臣参谒之便,既已举天之名、聚世之诚,何以为风霜雨雪所困?借千步长廊谒御容、拜天书,就是我大宋君臣孝父、尊天之决心?敢问计相,假先帝、上天之名安逸享乐,是先帝、上天仁慈可欺?”

丁谓皱眉:“刘书记是说宫殿可建,而长廊应废?”

刘纬极尽谄媚之能:“陛下已有诏,凡隶昭应宫役,另有所给,不劳民役,不误农时,军匠趋之若鹜,远胜秦皇、汉武、明皇之穷兵黩武,以国藏资以民富,有何不可?”

丁谓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宫殿营造,早有定式,秦汉隋唐,莫不如是。我皇宋为中国正统,承继华夏衣冠,如此不伦不类,四夷来朝会作何想?陛下祈福以建,怎能不以庄重告之?”

刘纬忽然朝赵恒深揖而不语。

赵恒悻悻道:“宫中嫔妃二月已有孕者。”

丁谓、刘承珪、蓝继宗等人尴尬不已,连忙深揖恭喜新禧。

刘纬又道:“敢问计相,秦汉隋唐宫殿何在?何以一炬了之?乱臣贼子固然可恨,连绵不绝的长廊是否也是帮凶?古人因循守旧而不知创新,是不是也在助力悲剧一再重演?昭应宫筹建规模宏大,以千步长廊连三千楹,却不见火患之防,计相呕心沥血、禅精竭虑之作恐步阿房宫后尘,倘若雍熙元年五月旧事重演,昭应宫也如大庆殿、文德殿那般遭雷击起火,如何救之?”

丁谓道:“风助火势,鸟兽惊走,根本无需借助长廊之便,治标不治本,不如不议,从来无人因噎废食。”

刘纬问:“计相可知?晚唐王叡在其所着《炙毂子杂录》中提及一段西汉往事,柏梁殿曾遭雷击废毁,重建时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降雨,遂作其铜像于屋脊两端,以绝火患。”

“王叡?”丁谓摇了摇头,却又语出惊人,“刘书记东郊田庄围楼上的旗杆是作避雷之用,而非引雷?”

刘纬面红耳赤道:“去夏,下官为验证避雷效果,特命人在雷雨天系筝于围楼顶杆,引雷至地底,并未胡闹。”

丁谓不由侧目:“雷击可避?几成?”

刘纬道:“若以一殿两鸱尾避之,十击九引。”

丁谓若有所思:“并不是每一次雷击都有火患,如此一来,勉强算是万无一失……”

赵恒忽然幽幽一叹。

丁谓惊醒:“廊庑之上也可置铜制鸱尾以避,何惧雷击?”

刘纬道:“万万不可,高度限制之外,也易形成雷阵,伤人于无形,届时一道雷响,昭应宫上万千电闪,恐遭世人曲解为星象异变。”

赵恒微笑颔首:“计相辛苦。”

丁谓急促不安道:“坊间戏言,臣不敢当。”

赵恒含笑嘉许:“无宰臣之俸禄,辛苦有过之而无不及,卿等再接再厉。”

丁谓、刘承珪、蓝继宗随即告退,出了水阁便互相客套着,又数“计相”声最是惬意。

身后忽然传来隐隐怒斥。

“无法无天!”

“跪下!”

三人再也无暇客套,飞快离去。

刘承珪、蓝继宗一头雾水:计相这是哪失蹄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三国之败家王爷 重生三国:我赵云称霸天下 大殷小地主 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日出海东 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 极品快乐厂公 异世召唤,李元霸是我弟 法医谍影 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