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亲征前夕(1 / 2)
景德元年三月,皇太后李氏崩于万安宫,享年四十五,谥号明德。
刘纬赶在大样前夕抵达京师,于郊外下船,改赴汴阳禅惠寺,请僧人搬了鼎香炉放在赵佑棺木所在的僧舍前,点燃一张又一张书稿。
“一直不敢来看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知道该烧些什么。可太后娘娘刚刚上仙,再不来看你,可能就看不到了。陛下和娘娘肯定很舍不得你,但更想你入土为安,已在永熙陵附近造陵。
我知道你不想,我知道你想多看看这个世界,我也想……还想带着你一起……所以给你找了个新家,不仅有繁华作伴,待陛下、娘娘百年之后,还能携手同游神州……”
京师依旧,并未因人来人去,欢喜忧愁。
十五日过去,声乐复奏,歌舞升平,哀悼气氛仅在深宫、李继隆宅、李继和宅。
李沆、宋太初率百官再三请对,赵恒方于四月初七御崇政殿听政决事,以倾国之力压向河北。
苍天弄人。
本被要求积极进取的陕西缘边部署、钤辖等军政主官,在向敏中的带领下,不仅不趁其病要其命,反而统一立场,决定招降以李继迁之子李德明为首的党项残部。
赵恒以契丹为心腹大患,略一思量,便点头同意,并命向敏中知延州受降。
但李德明不情不愿,不仅以各种理由拖延纳款时间,也不愿出席受降仪式。
向敏中为揽晋升资本,不遗余力的妥协,将受降地改在保安城郊,并许李德明以亲信出席,还体贴入微的拟好降表,供来人附名。
西面大捷,新鲜出炉。
个个心安理得,丝毫不以掩耳盗铃为耻。
赵恒自以为又下一城,踌躇满志,多出几分赵光义的风范。
王显、李继隆等军中宿将暗暗心惊,不约而同的劝赵恒放弃亲征打算,改以居中制敌。
他们并不担心赵恒兵败身死,而是担心赵恒会像赵光义那样扔下三军逃跑。
今时今日,已非契丹腹地幽州,而是河北最前线,退无可退,既无天险,也无连成一线的防卫工事。
契丹铁骑可以轻而易举的绕过定州、邢州、相州、大名府等坚城,乱宋补给,以战养战,直抵黄河北岸。
如果赵恒亲征,前往黄河以北任何一州城,都有可能被契丹不计代价的围城生擒。
所以,只能是澶州南北二城。澶州以黄河为背水,是中原政权的最后倚仗。
如果赵恒学赵光义私奔,河南、河东、江淮、江南均在契丹铁骑一日奔战范围之内,后果不堪设想。
但赵恒也有自己的考量,登基六年以来,文臣用无为,武臣不进取,偏偏他几无建树,难以服众,又发作不得。如若亲征成行,就有了惩前毖后的底气,但凡罪大恶极事,再不用以流了之。
因而,赵恒一意孤行:“外敌岁岁为民患,既不能以德服,又不能以威制,边民横被杀伤,骨肉离异,为人父母者,岂能安乎?此朕所以必行也……”
这时,明德皇太后已逝,李继隆的劝谏虽未如愿,却被赵恒留在京师以备顾问。
……
刘纬屡受明德皇太后恩惠,不仅参加官方祭祀,还得赴宜春坊李继隆宅聊表心意,却吃了闭门羹,不仅没见到李继隆,阎氏、李三娘、李四娘也不见踪影。
刘纬本就不想与真定李家有太深瓜葛,固然失落,轻松更多,忽然忆起年初李四娘在来信中嚷嚷退束修一事,又生出一丝伤感,少女情怀总是诗……全然不知如诗少女正在李继隆面前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半边天”低调开学,除了拱门匾额换成赵佑遗笔、李三娘姐妹无声退学之外,一切照旧。
刘纬两点一线的奔波,不在龙图阁,就在家里。
马翰更低调,意气风发已成苍苍白发,甚至起了告老之心。
刘纬当然不敢让他拍拍屁股就走人,又是赌咒,又是发誓,又许出尚停留在纸面上的报社一成股份,才勉强安抚住……
马翰也怕告老之后,死得不明不白,杨信威一去不回……不就很说明问题?
五月末。
已在夔州任劳任怨五年的丁谓奉旨回朝,迁知制诰、知郓州(今菏泽郓城)。
不仅是丁谓,凡内陆官员敢于任事,都被赵恒源源不断的充实河北、京东两路。
因为宋军不擅野战、骑战,每战必以内出阵图为根本,将帅并无主动出击权。面对契丹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固城而战、依城而战不失为上上之选,还可待敌以疲。只要城在人在,守的固若金汤,即便契丹铁骑敢在河北、京东两路纵横驰骋,也不敢久留。耶律德光就是最好的例子,以人入中原,以腊肉魂归……
丁谓居家仅十日,就不得不动身赴任,因已有契丹散勇越过黄河劫掠京东路郓州等地。
其间,焦守节找来,求为男方媒妁。
丁谓一边感叹太早,一边感叹奇货可居,但宋太初已首肯,他没有理由不答应,遂持刘纬八字登门,待明德皇后灵驾发引之后,再议亲事。
许州焦家近代清贵。
对刘纬来说,是不折不扣的高陪,没有什么愿不愿意,只是觉得焦嫮太幼,多看一眼都是犯罪。
宋太初却认为男才女貌、门当户对,乐得合不拢嘴,但很快就被中书重担压的喘不过气来。
七月初三,李沆暴疾于待漏院,病不能朝,归家待诊。
赵恒遂命医官登门问疾,并于次日驾幸其第,亲至卧内关怀,君臣泪目交心。
赵恒一回崇政殿便召来张景宗诘问:“城南慈恩寺是怎么回事?”
张景宗伏地请罪:“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赵恒怒不可遏:“你也去过?何以不对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