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救援(1 / 2)
两则消息,让陈平一喜一忧。
臧霸的出现,让陈平大喜。
臧霸何许人也。
他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官拜镇东将军,封开阳侯。乃镇守一方的大将也。
让陈平没想到的是,现在的臧霸,只是一开阳乡尉。身为三阳县尉的陈平,正是臧霸的直属长官。
臧霸,一定要拉拢,此等名将,如白白放过,岂不可惜。
陈平率先处理了臧霸的事情。
陈平令。
“令,开阳乡尉臧霸,率军伍开往东阳休整。”
“令,张昭吕岱迎接臧霸,对臧霸所部供予粮草与军备。”
指令发出,夹带着两封印信,在陈平的再三叮嘱下,传令兵马不停蹄,分别送往张昭与臧霸处。
处理臧霸一事,先告一段落。
对于陈平来说,现在最要紧的,是应对第二件事。
足有五万余黄巾军,包围阳都县城,正在进行轮番攻伐。
探马言。
“五万黄巾军,携油盐米粮,赶车马牛羊,持农具铁器,正奋不顾死,争先恐后要冲破县城。”
探马的回报,让陈平紧皱眉头。因为陈平从这折汇报中,分析出很多问题。
其一。足有五万黄巾军。这应该是琅邪郡内,甚至整个徐州地区,人数较多的起义军了。被称为黄巾主力,也不为过。
其二。那牛羊牲畜,车马米粮,必是抢夺之物。手持农具,由农民组成的黄巾军,已经衍变成一只烧杀抢掠的军队。
其三。奋不顾死,争先恐后的攻打县城,说明黄巾军士气高昂。
而他们的目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破城抢掠。
想必攻破东阳与北阳县城,也是这支黄巾军所为。
陈平面临一个选择题,那就是,救,还是不救。
如果救,六千新兵对五万士气高昂的黄巾军,陈平完全没有胜利的把握。
率军攻打,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到时损失惨重,只有自食恶果。
如果不救,阳都城有极大的可能被攻克。陈平也犯了失职之罪。
如被陶谦得知,那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现在的陶谦,还在琅邪郡城。阳都县城发生的事,他早晚会得知。
陈平思前想后,看来只能救了。
但这救,也有很多方法。
攻打敌军是救,骚扰敌军是救。拖延时间也是救。
攻打敌军,这一条已被陈平排除。鸡蛋碰石头的事,陈平是不会做的。
骚扰敌军,应该可以,但是效果,恐怕微乎其微。
骚扰敌军,必须有快速的机动能力。
陈平的兵,以步兵为主,那五十骑兵,充当着巡逻,探查和传令的职责。在机动能力上,等于和黄巾军持平。
如骚扰不成,反而会自受损失。
看来只能是拖延时间的救。这种救,是自救。
拖延时间,减慢步伐,待阳都县城被攻破,黄巾军烧杀抢掠之后,再出现不迟。
走一个形式,照一个过场,再一撂了之。如陶谦问责下来,也有了理由不是。
那县城中的百姓死活,完全与陈平无关。
城破百姓死。我陈平率兵攻打也是死,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个道理,陈平还是知道的。
这五万黄巾军,早晚会与徐州大军相遇,让陶谦率领的大军攻打他们,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