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2 / 2)
这一刻,他的眼睛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的心,前所未有的通透。
既然已有所悟,那就代表着缘分已尽,诸葛孔明大袖一挥,送客!
张如尘再次行礼,衷心感谢。
在他走出这座道观时,道观里响起诸葛孔明的声音:“谨记初心,勿忘初衷。”
张如尘受教,行走间,周身乾坤清气愈加浓烈,整个人越发的不凡。
他毫不犹豫的进入下一座道观,道观门口上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入木三分。
道观内,一个身穿道袍的白发老者正拿着毛笔写字,其笔力浑厚,令人叹为观止。
张如尘走上前一观,字字如龙,活灵活现。
“来,让我看看你的字。”老道邀请,张如尘却之不恭,自当从命,拿起毛笔,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结果,老道呵呵笑道:“年轻人,不行啊。”
张如尘惭愧,他虽从小练习书法,精通各种字体,但在眼前的这位“天下第一行书”面前,实在是‘狼狈不堪’。
张如尘自我介绍,“小道武当山张如尘,见过王先生。”
老道摆手,嫌弃道:“这么文绉绉干嘛,一看就是平日里写的不够多,来来来,跟着我王羲之好好练练字。”
此人便是“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以字入道。
??????
一间寺庙内,破戒正在听一位大和尚讲道,频频点头。
这位大和尚的身份很特殊,他名道生,是一名异类。
为什么这么说,那就要说到曾经了。
义熙十四年,法显与佛陀跋陀罗译出《大般涅盘经》初分,经中说除一阐提外,皆有佛性。而道生则认为:既然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既是有情,自然也可成佛,于是他踏出“一阐提人皆可成佛”,此创见在当时可谓是闻所未闻,所以,当此言一出,群情大哗,守旧之徒便说他邪说惑众,逐出健康。
到了这里,故事才刚开始。
道生坚信自己所说没错,他相信自己顿悟便是真理,于是他便到了苏州,在苏州虎丘上竖立石头作为听众,向石讲道。
当时,所有人都说他是傻子,石头是死的,怎么可能听得到、听得懂你在说什么,你这行为无异于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而他之所以要对着这些石头讲道,就是因为他想证明,时间一切皆有佛性,即便是石头,也会有灵。
于是乎,他每年都对着这些石头讲道。
终有一天,他真的做到了。
当他讲到“阐提也有佛性”时,他问众石说:“我说的是否契合佛心?”
结果奇迹出现,众石皆点头说肯,表示同意。
由此,“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故事就这么流传开来了。
而到了后来,《涅盘经》传到南方,其中果然称“阐提悉为佛性”,众僧这才佩服道生的卓越见识。
所以,这位大和尚是个异类,却也是一个高僧,因为他通过他的大毅力,证明了他的佛法是对的。
所以,他交给破戒的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只要心中有佛,众生可渡,只要心中生佛,众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