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路尽头(2 / 2)
这便是佛心清澈、道心通透。
老农夫在前面带路,一路为两个孩子介绍他的家,以及他所在的村子,相信肯定会让他们留下来不想走,清玉和清颜自然不信,老农夫依旧笑呵呵,带着四人走在已经被踩出道的野路上,显然,走这条路的人很多。
不知道为什么,从遇到这个老农夫开始,到现在跟着老农夫去往他的家、村子,破戒和张如尘没有感觉到一丝不妥,或者说奇怪,更不要说清玉和清颜了,就好像,他们被带入了一个圈子,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圈子。
因为按照正常情况来说,破戒会婉拒,因为此行的目的是泰山顶,不应节外生枝。而张如尘更是如此了,他来泰山唯一的目的便是尽快登山,去看看那里的东西,为何现在他居然也会跟着那个老农夫?
正所谓当局者,旁观者清,身子‘圈子’里的人自然是不会知晓的。
后面有游客上山,从下方看见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走入了树丛,等他们走上去时,没有野路、没有脚印,他们好像消失了。
“难道眼花了?”
“有可能,因为现在来这里的人,我们这一路都没见到几个人,可能是我们眼花了。”
“我听说这里是仙山佛国,在那泰山顶上道观和寺庙,可能是我们太想见到而出现幻觉了。”
“恩,继续爬吧。”
??????
走了很远,依然没有看到大路,自然也没有所谓的村子的影子。
清玉和清颜不解的问道:“老大爷,到了没?我们已经走了好久了。”
老大爷笑眯眯的说道:“快了快了,走过前面那里就到了,到时候保证让你们流连忘返。”
破戒和张如尘在后面看着老农夫,议论道:“这位老人家的脚力真好,估摸着已经一个多时辰了,他依然健步如飞,体力是真的好。”
不过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古怪,山里农夫每日都会走过很多路,敢很多活,想来脚力这么好也是正常。
一路上,遇到溪流,便踩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经过,而经过大河流,则从横在两岸的枯木上渡过,期间有见到鸟群、野兔、香獐等野物,只是并不靠近,闪烁一下便消失了踪影。
终于,在穿过一片茂密的草丛后,清玉和清颜目瞪口呆,破戒和张如尘为之一震。
此时四人的心境与一位东晋时期的诗人在某次经历时的心境相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