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和尚道士论道(2 / 2)
一来一回,接下来便是破戒开始问,“佛友何人?”
道士张如尘微微一笑,道:“贫道武当山一介闲人。”
破戒笑问:“当真?”
张如尘道:“不假。”
那么破戒就不问了。
这便算是认识了。
接下来,两人便开始了论道,修行之道和修身之道。
武当山信奉的是真武大帝,即是道教北极四圣之一,为民间所熟知的别民是荡魔天尊,又号中终劫济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终劫救度众生,破诸魔法邪宗。
也就是说,这真武大帝和佛陀其实所想不经相同,皆是救苦救难,慈悲为怀。
当然,这是信奉的神,并非武当派存在的宗旨。
武当派的开山祖师是张三丰,传说这张三丰前半生经历坎坷,曾入朝为官,欲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天不如人愿,他终究只有一力,无法改变大势,自明悟以后,他便游历天下,学百家之所长集于一身,开创太极一道,以修身养性、谨守自身为主。
那么在这么多年的传承下来,武当派注重的是自我修行,讲的是天地人三才,以自我为中心,修其身,养其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然天崩地裂,我自独善其身。
这也是大部分的修道之人的中心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哪个年代,世间都不见道士下山救苦救难,因为他们不愿沾惹凡俗烟火。
那么自然,张如尘从小生活在武当山,接受的便是这种思想,在他想来,修行不应有旁骛,应以自身为主,日夜刻苦修行,养身养神,终有得道之日。
对此,破戒表示反对,所谓修行,便是边修边行,唯有经历磨难,方能明悟,更近大道。
就此,两人开始了辩论。
道士张如尘问道:“修佛为何?”
破戒答:“为成佛。”
道士张如尘问:“那自我修行成佛和经历苦难成佛,为何选择后者?”
破戒答:“小道和大道,小乘和大乘,自我和他人,己身和众生。”
道士张如尘继续问:“自身尚难保,为何照他人?”
破戒答:“渡人便是渡己,一切皆是修行。”
道士张如尘盯着破戒,问道:“明知山有虎,还要偏向虎山行?”
破戒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道士张如尘最后问道:“为何坚持?”
破戒答:“问心无愧。”
张如尘浑身一震,好一个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