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世袭罔替(1 / 2)
一声中气十足的高亢传声。
顿时,万华宫中肃静一片,数千余人全都站立。
陆青萍也立即正色起来,朝着声音来处望了过去。
大隋皇帝赵柬,来了。
刚才传声的应该也是太监,不过听其声音雄浑十足,显然是武道中人,至少都是一位大宗师的存在。
皇帝驾到。
当即广场上数千余人躬身施礼:“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群臣手执玉圭,似陆起这等将军王爷手中也有玉圭。
三教圣地和名门望族仅是躬身见礼,口念“拜见陛下。”
三千多名百姓直接下跪叩首。
一身明黄色龙袍,头戴帝王冠,明明才只有五十多岁,却看起来更像是六十多岁的赵柬笑着道:“免礼平身。”
陆青萍看着皇帝下了龙轿,径直走上殿中最高的龙椅落座后,众人才后纷纷落座。
少年抬头打量这位被号称大隋“中兴扩土”之帝的皇帝赵柬。
他肤色白皙,却不是健康的白,而是有些病态,导致身体看起来很是瘦弱,然而此刻所有人的目光却都凝聚在皇帝的身上。
所有人落座之后。
赵柬这时看向了陆青萍,对着少年笑着招手:“这就是萍儿啊,已经成小伙子了啊。来,到朕跟前来。”
这一瞬间,又一次有无数双目光投递向了陆青萍身上。
不同于他进门那次,这一次陆青萍有点猝不及防。
虽然今天是为他举办的接风宴,但忽然被这座大地上权力最大的人叫自己到身边去,他还是不免心里一跳,有些没有准备。
不过他终究是连张三丰这位天下第二的老神仙都见过,并笑谈甚欢的人,此时便收拾心态,离开座位,走上了高台。
台下是无数双目光,目睹着少年走向皇帝。
这些目光形形色色都有,但都隐藏的很好,只是在等待着皇帝接下来的开口,要说什么。
等陆青萍上至龙台上再次见过之后。
所有人都知道国宴的重头戏要来了。
这一刻,上至百官群臣,中至三教名门,下至百姓九流,目光都落在今天的两位主角身上。
一位是皇帝,一位是陆青萍。
赵柬先是等陆青萍靠近之后好好打量了一下,眸光中闪过一丝温和,似乎想从少年身上找到另一个女孩的影子。
青羊应该和这孩子一样高了吧……
只是片刻,赵柬便压下那丝对女儿的思念,而后声音传出,面向今日的万华宫中数千臣民,以及三教名门。
“诸位臣民们可知,为何朕要以国宴的规格来为武成王之子归来接风?”
“臣等愚钝。”
立即有一片官员低头,口称不知。
席位间的四大家族中人,却是冷漠注视着这些人,心里露出嗤笑,同时也不出声,只是静静看着今天这皇帝到底要借陆起的儿子玩什么花样。
赵柬将目光从陆青萍身上收回,而后面向下方所有人,嗓音平缓,娓娓道来:
“朕是二十八年前登临大宝,掌握神器二十八年,未曾改过年号,如今已经是开皇二十八年了。”
除三教名门未发表态度外,百官群臣又是山呼万岁:
“吾皇励精图治,治国二十八年来,风调雨顺,乃社稷之幸,大隋之幸。”
赵柬继续道:
“朕继位之前,天下乱世已有数千年之久,春秋战国,比三国时期还要混乱的乱世。
春秋十国无一年不再打仗,我大隋无有一日不担忧敌国入侵。
直至……三百年前的那天。
唐楚之战。
北唐由楚开始逐鹿天下,先后灭六国。
一百年前。
我隋也于其后趁势而起,百年内先后灭两国。
这天下两分前的春秋最后一国,是在朕的手上所灭。
让朕在百年前神宗皇帝之后,再次开阔了大隋的版图。”
但还没等群臣再次恭维开口。
赵柬便继续自言自语道来:
“隋本就是春秋小国,十一年前,隋能有如斯国力灭蜀,乃是奋‘永’‘贞’两位先帝之余烈,非朕之功。”
“小国寡力,不能善战,灭蜀乃是不得不为,隋不灭蜀,唐必灭蜀,而后隋失蜀地天险,北唐便会长驱直入,直破我国门,所以,十一年前朕决意命武成王出兵伐蜀,用时半年,一战灭国。”
陆起对皇帝恭首,却不言,静静坐在座位上。
万华宫中无一人喧哗,都在静静听着皇帝赵柬说话。
赵柬的声音平缓。
“十年前,我大隋的确是灭了蜀国,但却也因此一战耗空了国力。永、贞二帝之休养生息换来的国力,到朕之一代,打了一个一干二净,财富土地空前流失、兵丁人口大为减少,虽有阎浮以南三分山河,却几无与唐一战之力。”
“当时敌唐雄踞北方天下,无时无刻不在想南下,若十一年前他们南下,隋虽仍有精兵,但不过是鱼死网烂,国破人亡之局。”
“此等情势之下,一战失利,亡国灭种,只在顷刻。”
“然天助大隋,那种时候北唐皇室会忽然生出变故。
有了玄武门之变,让他们难以暇心他顾,而朕也就在与诸位臣工的商议下,决议将朕之明珠青羊与武成王之子青萍,送往北唐为质,换取暂不交攻之盟,为的是想当趁国力尚存之时,保住百姓,保住将士,恢复元气,再做图谋。”
此时,赵柬看着陆青萍感慨道:“如今,十年已过。”
“这十年,非是寻寻常常的十年,堪称千古未见的十年。”
“千年来十国间无有一日不再打仗,却在这十年之间,天下和平了。”
“这十年是怎么得来的,是朕之爱女青羊,武成王之子青萍两个孩子用自己的十年青春为天下百姓换来的。”
“若无这十年,大隋不可能休养生息,百姓不可能安居乐业,所以!”
皇帝陡然面色威严起来:
“这!就是朕要以国宴规格,来为国之功臣,天下百姓之功臣青萍接风,喜他归国的原因!”
此时万华宫前广场上,百官群臣,三教名门,百姓不管是心中是否愿意,还是真心诚意感激,都全都山呼:
“青羊公主、青萍世子,功在当代,利在国家!”
赵柬见状点头,对红衣大监陈紫莲道:“宣旨吧。”
在四大家族中人眼神各异的注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