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379章 与民争利

第379章 与民争利(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倾城侠女斩妖除魔记  重生之侯府娇娇  魔帝滔天  领主争霸:从神选天赋开始  嫡女谋:傲世皇子妃  袋中人  王的向导  小龙女的傲娇饲养员  东京房东的完美攻略  极尽神能 

“父亲,编撰大典的事宜近期或许就能提上日程了。”

富明实业前期的投资基本差不多了,现在就是摘果子的的时候了。

各地官道九成都铺上了水泥路,房地产产业也都开发起来了。

以便各行各业之人实现安居工程,除了楼房外,还有小型别墅。

不仅是大明士农工商买进,就连不少外邦的商贾也都在置办。

窗明几净,灯火明亮的,反正商船都要常往大明跑,置办些房舍偶尔过来小住也是可以的。

他们也都不差钱。

发电站虽还在建设期间,但已经铺设起来的费用,完全可以支撑后续建设。

尤其是南方手工业发达,很多作坊都是日夜赶工的,用电量不少所收电费也多。

阶梯制下,既能让普通百姓用得起,又能多从这些大户手里多收一些。

相较于海外丰厚的利润,区区电费当不得啥。

另外,就是近海的船队了。

郑和的宝船走的太远,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回来,组建近海船队这也是为了短期的收益。

最重要的是,因富明实业起步本来就早,他们出去的船子无论是在倭国高丽,还是在占城真腊方向都很受欢迎。

除了郑和的宝船之外,富明实业的船在海外是名头最响的了。

凡是出去的货,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抢购一空。

而目前耗资最大的就是水军的组建,但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了。

最重要的是,因前段时间处于即将通货紧缩的情形,在新钞发行之后才渐渐恢复正常。

而正是因为这,也才减缓了之前水军战船的压力。

朱允熥把整理出富明实业以及把取来户部的一些账目放到朱标跟前。

朱标本就是个好学之人,他既认可职大的存在,又岂能不接触职大的学问。

对于朱允熥递来还未整理的数据便也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市舶司税收倒是不少啊。”

富明实业赚钱那是不消说的,而市舶司的税收之支撑朝廷当前几个大的行动也是不能否认的。

“那些商贾热衷于出海,世家大族组织大船,微末小商那就组织小船,尤其是开了直沽市舶司后,去高丽和倭国也不少。”

对于这结果,倒也在意料当中。

朱标合上手中的账本,道:“既然能提上日程那就提上的,明年就得改年号了,在你皇爷爷治下编撰完毕是不行了,但至少能探个洪武的边。”

从一开始朱标热衷于编撰大典就是为了成全老朱的文治武功,可谁成想老朱会病的这么突然。

想要编一本能够传世的大典,哪是一时半会所能办到的,只能像朱标所想的这样,探个洪武的边。

至少后世说起来的时候,还会说从洪武多少年开始修的呢。

反正实录将来也要在朱标父子手中完成,大不了再搞一个是老朱一力促成的说法,总归是能为老朱成全一个文治武功的。

“儿子明白了!”

“儿子先把所需银子腾挪出来,只要银子不受卡顿,就不会耽误了大典的编撰。”

“等准备妥当了,再安排合适的人选来主持。”

当下的文人你能说他们虚伪也能说他们狡诈,但真才实学是绝对不缺的。

毕竟从千军万马中闯出来,谁都不可能是草包。

如此盛典能在上面留得一名,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朱标点头,道:“你说的对。”

“职大你皇爷爷的行在安排的任何了?”

这这事儿老朱很急。

要不是因在凤阳不能随时见到朱标和朱允熥,老朱就有意回凤阳居住了。

不管怎么说都是要做老朱养老之处的,朱允熥哪敢有丝毫的马虎。

“这几日儿子一直在督工,保证让皇爷爷住的舒服。”

而与此同时,华亭顾家园子里坐了不少人。

顾家在作为江南有头有脸的世家大族,能入顾家和当今家主顾宝安谈笑风生的,但身份自然都不低。

这些人分别是长洲文氏,秀水朱氏,东山王氏,锡山秦氏,直塘徐氏。

而坐在这儿的,除了受家族派遣外,就是本人经营着家里的生意。

“各位最近出海收益如何?”

碰到这个问题,众人均都拧眉不语。

他们的家业是庞大,乡党故友串联或许还能颠覆朝纲,但在出海的问题上却被狠狠把着命脉。

富明实业掌握太多先机了,这实在不是他们所能比的。

片刻后,有人道:“前几日在下的机器坏了两台,派人去找了富明实业的分铺,当时他们推三阻四迟迟不答应,后来即便是应了却也迟迟的不派人。”

“五六天时间不知耽误了多少的生产,又有多少工人饿了肚子。”

他们只拥有机器的生产权力,岂能和生产制造者同台竞争。

“听闻富明实业机器有数百台之多,比我们这些人加起来的都多,出海商船络绎不绝远在我等之上。”

接着,又有人道;“富明实业起步比较早,推陈出新的种类又多,到了海外远比别人的受欢迎。”

“别人卖一船货物的时间,富民实业怕是连五船都卖完了。”

随着这话题,附和之声不绝于耳。

又有人,道:“富明实业的机器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快,海外番邦皆以富明实业的货物美价廉,很多人宁愿多等几天也不愿与我等交易。”

对这,很多人深有感触。

“是啊,在下两个月之前出了批船,辗转走了数地才终于忍痛销了出去。”

有人随之,道:“不止在海外,到了大明海外番邦的商贾也都认准了富明实业的货,仿佛不是富明实业的就像敝履一般。”

短短数月时间,他们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都快被逼到墙角了。

在气氛短暂沉闷了片刻之后,有人打破了这氛围,道:“富明实业的货产的快,海外番邦热衷于富明实业的的货,而且富明实业又有蒸汽船,我等又如何比得过他们。”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们今日聚集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在他们担心的问题被明晃晃的抛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开始缄默无言了。

谁都知道富明实业背后的主人是谁,要想改变这一困局,势必得和背后之人相争。

当年顾家为了几台机器仗着自己手中的资源和那位年轻的太孙较量,险些就把整个顾家折腾了进去。

要是搁在以往的时候,他们可利用士子也可利用百姓。

但现在孔家都被弄倒,百姓也全都不再如以往那样容易裹挟,他们其实一丁点的胜算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昔日的小太孙已经成了太子了。

能坐在这里的谁都不是草包,一些可能出现的利害他们不可能想不到。

所有人沉默不语,都等着别人来说。

今天他们聚在这里,是冲着解决问题来的,同时也都被逼到了绝境当中。

他们都是江南世家大族,资历最浅的都有数百年的底蕴了。

前元打压汉家士子,他们家族子弟大多远离朝廷中枢,但百年风云能平稳度过,正是因为家里是亦商亦农的传承。

士农工商,商在最后。

但他们谁都知道商业是一个家族传承必不可少的,以农持家靠天吃饭,纵有千亩良田一旦天年不景气,也须有饿死人的情况。

唯有商业才能保证家族日常所需。

出入仆从日常所食暂且不说,刚是供养家族子弟读书都是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就拿大明朝的俸禄来讲,大部分的时候也只够养活一家来小,家族子弟即便是做了官,人情往来资源积累,也还需家族的帮衬。

只有子弟爬的高,有了功名躬身,那家族即便用不上子弟有啥相助,也能让家族在乡里抬得起头来。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高中的子弟越多,家族在下乡里的子弟也越多。

毕竟进士牌坊又是大白菜,谁能争来一个,哪怕是县里都得跟着沾光。

如何才能培养出足够多的有功名子弟,也就只有广撒鱼了。

而这都是钱。

所以说,哪怕商业是末道,却也没有几个世家大族愿意真正放弃的。

烛火摇曳,大概沉默了快一盏茶的功夫。

“老夫自幼读圣贤书,只因元廷无道才致老夫功名无望,然老夫也深知官不与民争利之言,富民实业已不只是争利了,这是要把民间商业往死地逼啊。”

这话是顾宝安说的。

当初他抓住机遇率先行动,力求和富民实业购买机器,后来在出海走私环节吃了些亏。

当时可有不少人因此幸灾乐祸,嘲笑因他顾家太积极闪了腰。

但正是因为他的积极,才致使他顾家在这次海外贸易中成为赚钱最多的。

正因为这,他才更有话语权。

“对,顾老说得对,朝廷的确不该放任富民实业和百姓争利,尤其经营富民实业的还是储君。”

“不管怎么说,商毕竟是末业,由储君参与其中除了堕了皇家脸面,怕也会沾染了铜臭从而动摇国本的。”

这些人谁都不傻,经过顾宝安的提点,很快便都纷纷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在这些人一言一语的说辞中,气氛很快便都变得热闹了起来。

不知不觉中,顾家的花园竟变成了小型朝堂。

他们完全不用担心他们说的这些到不了庙堂,在庙堂上除了本家族的子弟外,还有不少同乡之人。

除此之外,还有拉赫裙带关系的姻亲,以及各种关系的师生。

总之,只要他们共同发力,完全是可以把整个文官集团调动起来的。

这也就是这几年朝廷对武将的管束严了,凡是子弟想要世袭找差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可以。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巅峰皇太子 碧海南云归 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浴血江山九龙嫡 杨广偷看我日记,躺平成千古一帝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大唐:娶植物人公主,我赚麻了 重生水浒之我是方腊 扬波万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