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创造营收(1 / 2)
他根据三十年后的叉车原理,决定先在车头装上双叉,用来搬动货物。
卸掉车头后,朱晓华找来两块钢板,先用钢丝绳捆紧试了试,负重没有问题。
这下他心里有底了。
朱晓华问肖队长:“附近有切割钢板和焊接的吗?”
肖队长想起来,洛城西村村口正好有一家。
肖队长把地址告诉了他。
两人开着卸掉刀片和滚轴的收割机,即刻前往焊接地点。
村口的这家焊接地点,是一个退休工人刘老汉开的。他原本在工厂当焊接工人,退休后无事可干,又继续自己的老本行。
只是这个年代工业不发达,需要焊接的机械不多,平时顶多就是帮村民们焊一焊锄头、镰刀等农具,或者谁家的锅漏了拿过来焊一焊,补一补。
朱晓华和肖队长把收割机停到门口,机器直接堵住了刘老汉门前的出口,高度比焊接铺房顶还高。
刘老汉抬头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只觉有些晃眼。
朱晓华拿出纸,画了一张草图交给刘老汉,要他用钢板焊接出一个搬运货物的双叉。
刘老汉接过草图,双手都开始颤抖,这是他近年来接到最大的一个焊接活。
给收割机焊接一个巨型前叉,想想都觉无比的光荣。
最主要的,它比焊接锄头更有价值,也更具有挑战性。
刘老汉满口答应,研究完草图后,把自己的焊接计划告诉了朱晓华。
朱晓华问了两个问题,最后觉得没有差错后,便把焊接任务交给了刘老汉。
刘老汉回屋翻找出切割机、焊接机,开始忙碌起来。
等处理完刘老汉这边焊接的活之后,朱晓华问肖队长:“附近有没有大型工厂,或者工地?”
肖队长思索片刻,说出了两个地方。
朱晓华决定即刻前往这两处地点看一看。
第一个地方是工地。这是一处正在建设中的大型社区,工地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地上使用的红砖部分也来自夹子沟农场。
工地的负责人跟肖队长认识。
两人到达工地现场后,肖长队介绍朱晓华给负责人。
工人正把一捆捆的钢筋、水泥背往建筑工地,部分人手上脚上都是伤。
朱晓华数了数背钢筋的人约有六人,他们往来穿梭,一刻不停歇,可还是供不上前方施工的使用。
朱晓华问负责人:“这些背钢筋、水泥的,一天给他们多少钱?”
负责人算了算:“六名负责运送钢筋、水泥的工人,加上日常开销,加上损耗,每天差不多二十块钱。”
朱晓华看着前方堆积如山的钢筋、水泥,又问:“这些钢筋、水泥多少天运完?”
负责人搬着指头算了算,答:“至少需要一个月。”
这些堆积的钢筋需要一点点分发到各个施工点,平均每个施工点需要跑四五天。
朱晓华说:“这样下来的话,搬运完这些钢筋、水泥差不多需要花费六百块钱,外加一个月的时间。”
负责人点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