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曾经的日记(2 / 2)
这时气早就不打一处来的当子看三姐这样,又听了五妹的话,立刻响应。
这下酒包就更不干了,借着酒劲就发起了酒疯,一路醉拳没头没脑。
而三姐看酒包不听劝反而打人,刚一觉得不是那么疼了,就也站了起来…
那酒包整天喝的昏昏沉沉,人都快像了一块朽木似的,哪是姐仨的对手,三上五除一,哎?不对,应该是三下五除二吧?对!是三下五除二的就把酒包给干趴了。
酒包啊酒包,你的醉拳呢?
“以后还敢不敢再欺负我二姐了,你说?!”五妹说。当子和三姐也都这样说。
酒包说:“你们这算啥本事,咱一个一个来,整不死你!”
而正在这时,那姐仨各自的丈夫也都赶了过来,当子丈夫常宝国,也就是那外号叫宝贝的听见了说:“还要整死人家呢,快起来吧二姐夫!连我都打不过我媳妇,还别说你了!”
-
可要不说这啥事都是该着...
这件事隔了也还没有半个月这样,酒包偏偏就出了车祸死了。
姐几个不由悔的够呛,二姐哭的更是伤心:“你为啥就非得这样天天喝啊?要不是总喝哪能出这样的事啊!往后咱爹妈可咋整,我和孩子可咋过啊...”
三姐和五妹也都在跟着二姐哭,当子也在落泪,她们想起那天的事,就更是觉得心里不得劲,直后悔不该动手打了他。
姐几个一边哭着一边对二姐说着对不起。而此时的二姐看着处处都是那样关心自己的妹妹们,又想到自己的往后,更有自己一儿一女这俩孩子,就不由哭的更加伤心。
”都怪我,都怪我没有能耐,劝不了你,劝不了你啊!....“二姐哭着,不停的说...
而酒包的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心中的疼痛更如刀割,伤心的不得了。
但他们同样心疼自己善良贤惠的儿媳妇,更心疼自己两个还未成年的孙子和孙女。
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
虽然酒包走了,但二姐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待她的公婆,而公婆待二姐也就像自己的闺女一样。
过了有那么一段时间,酒包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媳始终对他们都是那样好,而且一个人带着俩孩子也实在是不容易,于是就想到了老家还在打着光棍的亲侄儿,而且跟老伴说了这件事。老伴也忒赞成。
经老两口一再的说,儿媳妇终于点了头。他侄子从山东赶了过来。
这也或许就是老天爷安排的缘分,没想到两个看了还真就相妥了。
自从开油坊的山东人自杀以后,酒包的伯母紧随着伯父也走了...
那个山东人东家的两个儿子和闺女们,在根本没有料到的情况下,竟然先后的失去了双亲,兄弟姐妹们都是一样的不由悲痛不已。就在父母都离世了正好三年以后,二叔来了。
兄弟姐妹们想到长辈里也只有了叔叔婶子,一直打着光棍的老二得到了哥哥和姐姐的一致同意,也就跟着叔叔从山东来到了昌黎。
终于娶到了妻子,老二格外爱戴而又珍惜,更把俩个孩子视为己出。他不抽烟也不喝酒,脾气也好,二姐觉得是那样幸福。
虽然有过太多的伤痛,但毕竟总是血浓于水。而那份情和爱,更是心与心相连的最好纽带。
虽然山东河北属于两地,但本来一家人,这样就又成了一家人。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酒包父亲以前特别爱听,而又让他感到自豪的那首歌。但当时不知为啥听着这首歌的时候,他却流下了眼泪…
是鼓舞,是激励,是兴奋,是感动,还是想起了死去了的哥哥和儿子,或者其他,这就知不道了...
.
沈正雄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就是后来当兵,退伍后做了买卖建了厂子,闲下来的时候也会随手拿起书来翻翻看看,有时还会记几页日记。
一天,也是当他没事又打开那些日记的时候,他忘了当时究竟是从哪本杂志,还是啥样的一本书上抄写下来的这样一首诗: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繁。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来去昏迷总不知。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但愿不来也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每日清闲谁多识,空在人间走一回。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补衲衣。五湖四海为高客,逍遥佛殿任僧栖。
莫道僧家容易得,皆因前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亦搭如来三顶衣。
兔去鸟飞东又西,为人切莫用心机。世事如同三更梦,万里乾坤一棋局。
禹开九州汤伐戛,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辈,南北山头卧土泥。
恼恨当年一念差,龙袍换去紫袈裟。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
这首诗是当时活了只有二十四岁的清朝顺治皇帝,在北京慈善寺的一首题壁诗。
沈正雄那时候看了觉得挺好,就把全诗都写在了今天记,明天又忘了写的日记上。
他觉得,这可能就是顺治皇帝的人生感慨和对世事的所思与所悟,想要表达的思想,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