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扬州(2 / 2)
淮河和济水,因为所处地方与黄河不远,也是天下开发较为完善的地方。淮河所流经的地域,为楚国、魏国、韩国外加宋国瓜分。说起来,如今楚魏韩三国之间的战争如此激烈,也是因为需要都处于同一片地域,需要不断的为自己争取利益罢了。
至于济水,则主要被魏国、宋国和齐国所瓜分。说起来,宋国能够以一个小国,养起仅次于当世大国的人口,宋国所占据的富庶地方,绝对也是功不可没的!
至于天下的其他河流,如秦国的渭水、楚国的汉水以及齐国临淄附近的淄水,虽然也大多是富庶地方,然而其毕竟只是一地之水,影响力并非十分广大。
而且熟知历史的戴言很清楚,如今北方虽然开发程度完善,富庶远超南方,然而在戴言看来,北方的发展底蕴却远不如南方。这种底蕴的差别,无关人口、风俗等,完全是由黄河和长江两条河流本身的差异造成的。
在农业文明社会,水源就是最大的问题。到了战国时代,人类虽然能够改造部分自然环境,比如开垦沟渠来促进农业的发展,然而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条河流之间最大的差别。
相比起黄河,长江的水流量更加庞大,这就能够给南方更加充沛的水源。而长江拥有了如此丰沛的水源,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拥有如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这样巨大而广阔的湖泊,可以作为长江的蓄水池,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南方遇到较大规模的洪灾。
北方虽然地域广阔,开发完善,但是以黄河为中心的北方,除去逢泽、大野泽以外,就没什么底蕴深厚的湖泊了。在如今的时代,天下灾变还不太多的情况下,凭着逢泽和大野泽,也能作为北方的蓄水池,来稍稍调蓄北方所遇到的洪灾。
然而在未来,天下列国战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国为了取胜,必定无所不用其极!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战术,就是以水攻城。在戴言的记忆中,魏都大梁,以及楚国的陪都鄢城,都是葬送在秦军是水攻之下!在这种灭国毁城的战争中,破坏北方的环境,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
而且这样的破坏,对于北方来说,几乎是永久性的!戴言记得很清楚,在未来,北方的黄河会因为环境的逐渐破坏,而渐渐变为一条“悬河”。甚至到了宋代以后,黄河一次决口,就能够直接让河流改道,遗毒数百年之久!
而对于南方来说,就完全没有北方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了。南方的长江流域,因为有着洞庭湖、鄱阳湖以及太湖这样底蕴深厚的湖泊来做蓄水池,几乎完全不用担心遇到的洪灾!即使在战争时期,南方的城池遇到水攻,也绝不可能出现如北方那样,直接让整个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事!
说得夸张一些,只要宋国能够将如今所占据的扬州之地经营好,并防备住他国的进攻,此地完全可以成就千年的基业!
当然,世间之事,从来不会如此简单。首先就说南方的开发,这就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
在后世的中国,有着一条着名的秦岭—淮河线。在这条线两边,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农业生产方式,亦或者地理风貌还是人们的生活习俗,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地理学的经典总结,戴言自然不会忘记这个重要的事实。
现在的宋国本土,可以说完全处于淮河以北,在这片土地上,能够生长的农作物是黍,在戴言执掌宋国以后,已经大部分变成了小麦。然而无论是黍还是小麦,其实都是不适合南方生长的。
南方多雨,空气较为湿润,适合水稻的生长。而在戴言刚刚穿越到战国时,楚国这个南方最重要的大国,其栽种的农作物就被称为稻,而这样一种稻米与戴言所见到的后世稻米,其实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然楚人种的是稻,但在戴言看来,这种农作物大致只能相当于后世的小米,根本无法与后世真正的稻米相提并论!它不仅较为难吃,其产量也是极低,完全无法与北方诸国所种植的黍和稷相比。
对于南方,戴言觊觎已久,自然也会对南方的开发做出准备。当年他派遣农家弟子四处游历时,就让他们特别注意南方所拥有的独特农作物,尤其是野生的水稻!
如此多年过去,经过在外游历的农家弟子的收集,外加宋国良种部门的培育,戴言总算是能够得到他想要的水稻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