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五章 潜在的威胁(2 / 2)
国家对官吏实行考核制度,凡地方官通过一年的上计,朝廷便掌握了每个官员的功业大小,再根据功业的大小给予奖励和惩罚,三年一大考察,凭借考察的结果或升迁、或罢黜、或留任,朝廷作出统一的决定。
项羽总的来说在很的方面都是借鉴和沿袭了秦始皇执政时期的政策,但是这样的政策原本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侵害到了旧贵族阶层的利益,所以秦王朝的这些政策肯定也是得不到这些旧贵族阶层的接受的。
之前项羽在决定要执行这样的政策的时候,就有不少的贵族阶层的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很显然项羽对于自己的决定那是相当的坚决的,这些人见项羽根本就不听自己的意见,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办法,毕竟项羽所掌握的军权实在是太过于强大了,他们根本不敢做出太多出格的事情出来。
但是等到项羽去到关中咸阳之后,东面的这些郡县里,很多旧贵族势力就又开始集结在一起,有种蠢蠢欲动的样子了,他们之中的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暗中招兵买马,似乎是想要找个机会反出项羽,直接占领郡治夺权了!
相比于那些外部的威胁,实际上这些来自于内部的威胁才更加巨大一点,因为一方面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平日里他们都会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得非常的好,一旦时机成熟就随时可能会发动兵变。
另外这种情况也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时代的人原本就很喜欢造反,旧贵族势力之中的很多人对于项羽掌权并不是那么的满意,项羽所建立起来的威信似乎还不足以让他们完全臣服,更何况项羽所制定的政策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他们的权益,他们自然是会寻找机会去重新反叛,试图自己成为新王。
当然了这些旧贵族阶层的人也不傻,他们对于项羽所拥有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还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们并不会轻易的去发动叛变,而是会努力的去寻找足够多的盟友,也就是那些和他们一样权益受到项羽的新政策威胁的人,然后再寻找一个契机去发动兵变,他们会尽可能多的策反原本属于项羽的士兵。
不过这个任务显然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项羽在离开东方前往咸阳的时候,也留下了不少的心腹官员和武将,他们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之中有不少都是当初和项羽一起打天下的人,项羽在这些人之中的威信是极高的,那些想要谋反的旧贵族势力是没有办法那么轻易的策反这些人的,但是不容易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人会背叛。
正所谓只要锄头挥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倒,这些旧贵族势力之中也不乏一些很会画饼的人,他们会将未来的愿景给描述得特别的好,这样一来始终都会有一些人被他们给欺骗,然后愿意加入到他们之中去。
这些暗中策划着的旧贵族势力们,他们的很多行动其实也都是在项羽的耳目的监视之下的,他们现在的很多的谋划项羽心里也是有数的,与此同时项羽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去随时准备着,一旦这些人有造反的动态就会先下手去将他们给除掉。
所以说实际上这些来自于内部的威胁总体而言还是处于项羽的可控制范围之内的。
不过真正的威胁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来自于看不见的地方的,项羽将自己身边所可能存在的威胁都梳理了一遍之后,发现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了,但是事情真的是像他所想象之中的这样子吗?
有些问题在被暴露出来之前都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问题,项羽现在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其实是他的有些政策推进得还是太快了,还有他的很多想法都是建立在一种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之中会存在大量的新问题需要去解决,而他现在的领土实在是太长了,他又没有办法像秦始皇一样整天都去处理政务。
秦始皇当年可是从早到晚不间断的处理全国上下的政务的,即便是在全国各地驾车出行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处理这些政务。
但是项羽显然是有点难以做到这一点的,他现在的权力足够大了,而他手下的人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权力,他没有去分封诸侯王,刚选拔上来的地方官员好多都还没有上任,大大小小各自各样的问题都需要项羽去拿主意。
当然说到底这可能只是一个过度时期所存在的问题吧,等到地方官员逐渐上任之后,项羽所要处理的问题就会少很多。
实际上也未必,之前项羽还试图去推行一项全新的关于教育培养人才的制度改革,说到底就是想要同时开展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的教育培训机构,去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官方所推行的教育机构自然是需要项羽的政府去出资建设和运营的,而这需要很大的一笔资金才能够做到,民间的教育机构就更加复杂一点,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去开设这样的教育机构,教育机构之中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育机构之中的老师又该上哪里去找,还有这些民间的教育机构的运行资金应该怎么来都是一个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才的选拔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既然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那么就相应的需要有教材,有教学的内容和范围,这些学校到底是单纯的为了培养官员而教学,还是更大范围的为了能够培养方方面面的人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