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四种方案(2 / 2)
首先第一种方案的优点在于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能够迅速拿下彭城的话,就能够占据有利的地形,之后再去面对秦军就有更大的胜算,但是缺点就在于如果不能够迅速的拿下彭城的话,那么就有可能陷入被秦军和景驹军前后合围的不利境地。
而第二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以逸待劳,等到秦军与景驹军双方消耗了不少战力之后再进行收割,但是缺点就在于假如秦军没有进攻彭城,那么项羽就很有可能会延误战机,从而导致秦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以及彭城对于自己的防备会更加严密。
第三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先铲除掉秦军这个后顾之忧,同样也能够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项羽进攻秦军的时候,景驹的部队不太可能会趁机偷袭项羽,即便景驹不和项羽联合,自己也可以比较方便的先击败秦军。但是缺点就在于自己与秦军恶战之后可能会消耗大量的战力,同时也没有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理优势,这个时候再以疲惫之师去进攻具有地形优势的景驹军,那么胜算就不会太大了,即便最终攻下了彭城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第四种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联合景驹的部队一同进攻秦军,这样在战胜秦军之后项羽的部队战力可以得到有效的保存,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趁机消耗掉景驹的部队,最后还能够在景驹缺少防备的情况下偷袭他,比较轻松的占领下彭城来。当然这种方案也是有缺点的,首先这需要取得景驹方面的信任,愿意联合进攻秦军,自己率军到此的动机原本就十分可疑,所以要想取得景驹的信任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如果自己采取这种偷袭盟友和背信弃义的事情,难免会让自己背负上一定的骂名,尽管项羽自己并不是特别在意这种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是非常在意这一点的,如果自己这么做了难免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
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项羽是觉得第四种方案似乎是收益最大的,但是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历史上的项羽似乎就是因为做了一些像是屠城和坑降的事情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众叛亲离,自己似乎应该尽量避免背负太多的负面恶名,这对于自己争霸天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英布则是比较倾向于选择第一种方案,因为他似乎对于自己以及部下的战斗力有着相当大的自信心,他觉得有了项羽所带来的攻城器械的参与,一定能够在秦军到达之前迅速的占领彭城,到时候再借着地理优势便可乘胜一举击败秦军。
而蒲将军则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因为他认为秦军出现在彭城附近绝对不会是什么意外情况,就像他们的部队来到彭城一样,所以秦军的目标一定也是攻下彭城来,所以他们完全可以等到秦军进攻彭城之后,双方兵力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冲出去进行收割。
但是英布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既然他们能够刺探到秦军的位置和军力的情报,那么秦军多半也已经掌握了他们的位置与兵力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秦军不太可能会贸然去进攻彭城的,也不太可能会贸然来进攻他们,所以这正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可以先下手为强,秦军肯定没有他们这么厉害的攻城器械,会低估他们的攻城速度。
因此完全可以在这个时间之中率先拿下彭城。
项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