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赴宴(2 / 2)
第二天早晨,吴主孙权召集手下诸位文武议事,左边文官张昭、顾雍等三十多人,右边武官程普、黄盖等三十多人,都是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
等远道回来的周瑜参见礼毕,一身锦服的碧眼青年,又是对着自家义兄一阵慰问。
“瑜进来听闻曹操率兵南下,发书信到我们这里,不知主公尊意如何?”
孙权闻言,立即拿出檄文递给周瑜观看,昨晚已经是看过这东西不知多少遍了的美周郎,略扫了一眼,笑道,“曹操老贼欺我江东无人,怎么敢这么侮辱!”
“公瑾意下如何?”
“此事主公可与众文武商议过?”这等关乎江东生死存亡的大事,他昨晚刚回来就和文武商议讨论过,孙权这个江东之主商议没商议过,基本不是问题。
就是要用这句话,让昨日来找他的众位文武,有个当着主公的面表态的机会。
“连日来一直商议这事:有劝我投降的,也有劝我迎战的,我还没有打定主意,所以请公瑾来作决断。”
“那,都是谁劝主公投降的?”
“张子布等人,都主张我向曹操投降,以避江东灾祸。”
“哦?我想听听诸位先生主降的理由。”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南下又取得荆州,威势更大,我们江东之所以能够拒操的,只是长江天堑罢了,现在曹操得了荆州大半水师,艨艟战舰何止千百?如果水陆并进,我们以何抵挡?主公不如暂且投降,以后再图谋他计。”
“迂儒之论!我江东自开国以来,已历三世,怎可因恐惧强敌就不战而降?”
“既然这样,公瑾请言我等当如何?”
吴主闻言,那双绿眼睛一亮,心说果然,兄长孙策给自己留下的这位“嫂子”,不是张子布那种胆小怕事的,有公瑾兄支持他抗曹,何愁大业不成?
“主公,曹操虽然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凭您神武雄才,依仗父兄基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应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怎么能够去投降曹操?”
给自家弟弟吹彩虹屁这种事,周瑜其实心理压力并不大,当初孙策因伤去世之时,就是他扶着这位少主孙权上马,率先带领群臣表态,忠心辅佐的。
说起来,这些年里,孙家的几位弟弟妹妹,都是他代替亡故的义兄照看长大的,骄傲如他,当然是认为,自己带出来的少主,必然是贤明之君,经得起任何夸奖了。
“曹操这次杀来,犯了很多兵家大忌,北方还没有彻底平定,马腾、韩遂是他的后患,此时急于南征,是一忌。”
周郎一身儒将甲革,乌锦战靴,亮银盔甲,而昂然站于殿上,对着主坐上的孙权和诸位文武,仔细分析着此事的形势和曹军的不足。
“北兵不习水战,曹军舍鞍马而上舟楫,和我们东吴在水上争衡,此为二忌。”
“此时秋冬之际,马无藁草,曹军远道而来,大军南下必然消耗大量粮草,是为三忌。”
“北方士卒远涉江湖,肯定会不服水土,必定多生疾病,这是四忌。”
主位上碧眼紫髯的青年。闻言不由得暗暗点头,对的,前几天卧龙先生和他分析的那番话,就是这个意思,如今义兄也是如此笃定他们能胜,那他还怕什么!
“曹操兴兵犯这数忌,虽人数众多,却必然失败,主公若是想联合刘备,生擒曹操,正在今日,瑜愿请领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主公破曹!”
只见慷慨陈词了一番的周都督,对着主位之上的义弟抱拳请命,看得是张昭那群文臣,只能是面面相觑,在心中一阵叹息摇头。
大都督昨日和他们相谈,曾言也主张降曹,谁知今天一早就这般慷慨备战的姿态,也不知是受了谁的刺激,还是昨晚压根就是说那些话哄骗他们的。
“曹操老贼意欲废汉自立久也,所惧者唯二袁、吕布、刘表和孤。如今,数雄已灭,孤必与老贼誓不两立!”
“公瑾所言,正合我心,实乃天赐公瑾于我!”
不过天赐?是大哥赐公瑾兄于你吧?
此时站于殿上的孙家老三孙翊,看着自家二哥,心里是一阵感叹。
这个平日里除了喜欢打猎老虎,并不是很像父兄性格的二哥,终于像了一回。
只见他拿起随身佩剑,斩断桌角,“抗曹大计已定!我江东众位文武诸官,再有提投降曹操者,有如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