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说客(1 / 2)
且说诸葛亮这边,在去江东的船上,鲁肃是千叮咛万嘱咐,说见了孙权,千万不可用曹操兵多将广的话吓他家主公。
摇了摇扇子,卧龙先生笑着轻轻点了点头,一副十分理解的样子,叫鲁肃只管放心,他自会对答。
而孙权这边,鲁肃担心的也并非没有道理。
吴主前段时间已收到曹操约他共伐刘备的书信,正召集文武官员商议。
张昭等文官主张投降曹操,大有一副学习荆州士族的意思,趁早投降把自家年轻的主公卖个好价钱,别等到时候动了刀兵,反而不好。
孙权也是没经历过这么大的阵仗,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心想着老哥孙策临死之前,特意嘱咐他内事不决问张昭,可这问了的结果,虽然人家话说的不错,也有为自己考虑的意思,但他怎么就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这要是听了这位老臣的,怎么总有一种自己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的感觉?
他曾私下里讯问过鲁肃的意见,鲁肃告诉他,“别人都可降曹操,只有主公您不能降。”
孙权听了这话,绿眼睛直发亮,鲁肃说到他的心坎里了,他之前就一直感觉哪里不对,如今被一番言论说中,可不就是他一直担心的?
而更让他开心的是,鲁肃不仅和那些只会夸夸其谈说曹操兵多将勇的文臣不同,还帮他带来了可以亲自了解战乱的大贤。
“我已约了卧龙先生来此,他跟随左将军应战过曹军,主公只要问他,便知曹操的虚实了。”
卧龙先生的大名,谁没听说过?
孙权作为割据一方的人主,自然是动了心思的,尤其是看到对方的那一刻,他就一直在心里感叹。
同样是一个妈生的,这位诸葛孔明和自己手下的诸葛子瑜,倒是不怎么像,至少那张脸,没有那么长!
谦谦君子手持羽扇,一袭白衣可谓浑身上下都透露这“名士”这二字的含义。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何人配白衣?
他听说自己手下主张投降的文官,在大殿上被诸葛亮驳得理屈辞穷,一时心里也是暗爽不已。
那群文官就知道欺负他承继父兄基业,年少提领江东,如今来了个与他同龄的大贤,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这群腐儒骂了个痛快,也算他一解心头之恨了。
诸葛亮这边,见孙权气概非凡,便有了打算,想来直接劝说是不行的,说说反话,倒是有可能。
于是开口便忘了在船上时鲁肃对他的嘱托,直言“曹兵有一百五十多万,大将谋士一、二千人”
鲁肃听了大惊,心说好家伙,这哥们不按剧本来啊!连使眼色暗示,可卧龙先生只当没有看见,依旧悠哉地摇着小师弟送给他的那把白色羽扇。
孙权这边也懵逼了,好家伙,这这人刚才不是在殿上骂了一通那群要投降的人吗?
他以为这卧龙先生跟鲁子敬是一个想法,想要劝他联合刘备,刘琦对抗曹军。
可这上来就说曹操那边大军压境,力量强悍,难以对抗阻挡,这,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也没把自己的震惊表现得太过明显,只是略一沉吟,毕竟多年身为上位者,他只需这点喜怒不行于色的能耐,自己还是有的。
于是叹了口气,问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大贤,问自己该如何行事?
“请孙将军考虑自己的力量,能力不及就投降吧,若那荆州刘琮一般,安安稳稳的过太平的日子,有什么不好的?”
孙权一愣,下意识地问了一嘴,那你家的左将军刘备为什么不投降?他可是听说了,人都受伤了,这么大岁数了,也是不容易的,为什么不像诸葛亮所说直接投降了,去过那些什么安稳的日子?
可他能承受自己这话刚一问完,就被塞了一嘴的狗粮,只见他仰慕不已的大贤,提到自家主公眼睛里竟然都好像带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