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名声大噪(2 / 2)
来求诊的人多了,李哪吒再次对外招生,这次来报名的人就多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李哪吒赚钱的速度。
都说“京城居大不易”,汴梁的房价太高了,很多官员都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子住。
可是李哪吒却可以一个月就买一栋房子,怎不让人趋之若鹜?
其次是工匠,李哪吒教冯阿三改进纺织机,从家用的一轴变三十二轴,从人力变水力,织布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几百倍。
布匹绸缎在古代是可以当钱用的,布匹纺织效率大增,自然是财源滚滚,让不少大商人上门求购纺织机。
当然也有不想花钱买,只想仿制的。
世间巧匠不止冯阿三一个,即使不如冯阿三,仿制出来的东西有所不如,可也比传统的纺织机要强不少。
对于这些人,告到官府是没用的,因为古代没有专利法,而且这些大商人都有背景,告也是白告,弄不好还会被反咬一口。
要是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就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可李哪吒是什么人?他可是江湖人,会让脑满肠肥的商人欺负了?
于是这些投机取巧的商人都倒了霉,不是厂房被烧,就是货仓被烧,损失惨重至极。
商人们明知道是谁干的,可却没有证据,也无法借助官府的力量。
他们有背景,逍遥山庄就没有吗?没有真凭实据就想搬到逍遥山庄,那是想桃子。
商人们吃了几次亏之后,终于学聪明了,乖乖的从逍遥山庄买机器,或者交专利费。
大家看到工匠也这么赚钱,很多人也愿意学了。
尤其是那些巧匠们,他们本来就手艺精湛,可一直被人压迫,现在知道逍遥山庄重视他们,能给他们撑腰,都纷纷来投,让冯阿三手下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其三是擅长栽种花草的石清露,李哪吒教她如何制造香水,不但让她一夜暴富,还引导了汴梁的时尚,开发出“花语”,用送什么花来代表某种意义。
文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含蓄婉转,用送花来代表心意,立即赢得了文人的推崇,在鲜花上的消费也高了起来。
此外,李哪吒还让石清露开发出插花、园艺、刺绣、裁剪、化妆、美容等技艺,吸引那些大家族的女眷来学习。
虽说宋朝的女人地位不高,可却是各大家族后宅的主力,能轻而易举的影响到男人,引导流行时尚自然不成问题。
最后是戏痴李傀儡,李哪吒干脆帮他建起一个大戏院,又从各个青楼楚馆买来大批名妓,又给他写了几个剧本,让他拍戏去。
宋朝就已经有了戏剧,但并不成熟,直到元朝时的元杂剧,才算是成熟了,到了明清时期才算完善。
李哪吒对戏剧了解的不多,但他见得多,从抄几个后世的剧本,就够李傀儡打开局面了。
不仅如此,李哪吒还让他开发出评书、相声、小品、话剧等等表演形式,让大剧院一跃成为汴梁最受追捧的消费场所,比什么青楼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