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4(1 / 1)
罗振兴说了许多的话,杨建国听得懂,和鸿也听得懂,围观的村民却是在一知半解的,总觉得罗支书说的话,怎么有点复杂呢?但即便听不太懂,他们却听得很认真,因为他们能明白,罗书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他们三平坝好。
王爱华一直安静地听着,这些话他能听懂一大半,可有些深层次的意思,他便不太能理解。比如思想贫穷,改革开放,还有什么黑猫白猫的。他悄悄地瞥了杨建国一眼,见他脸上没有疑惑,心里便有了些落差,觉得杨建国在这件事上又盖过他了。
对于这种“盖过”,王爱华不得不接受,他知道杨建国是念过几年书的。
杨建国运气好,在桥头乡的时候,隔壁住了个教书的老师,杨建国从小便得到那个老师的教导,会识字写字,还借了老师的书来看。后来镇里组织扫盲,杨建国去参加成人教育班,正儿八经上了几年的夜课。
想到这些,王爱华又觉得有些后悔。当时成人教育班公开招生,王爱华去上了一个月的课,认得一些字,也会简单的算数,就觉得差不多了,不必再浪费时间,便不再去了。如今想来,如果当初能够像杨建国一样,坚持下去,或许他的见识也能赶上杨建国,罗支书当初最先找的,也许就不只是杨建国而是他与杨建国二人了。
只是这些“如果”,都已经没有再提起的必要。
王爱华听见罗振兴与杨建国开始讨论来年的香蕉种植计划,心里的许多想法没法再憋住,等他们的对话断下来的时候,开口插话道:“罗书记,这个种香蕉的事情呢,是很好的。但我就是担心,会不会有风险。要是有一天,香蕉卖得便宜了,我们赚不回本咋个办?我们买香蕉苗要钱,化肥要钱,农药要钱,刚赚的一点钱就投大半下去,要是亏了,那就又穷了。”
在门口围观的村民听见王爱华的话,也开始议论起来。这确实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罗振兴又喝了口凉水,向王爱华说道:“这个就是我开始说的噶,胆子要大。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我们都是种地的,种地的就是看天吃饭,要是哪一年天不好了,雨水多一点,或是少一点,那就没有多少收成了。种香蕉也是这样噶,有的时候卖得好,赚大钱,有的时候就会亏本。但是我们要这么想,难道就因为怕雨水太过,就不种地了?不种地我们吃什么?”
“去打工噶。”人群里有人说了一句话,几个人也跟着附和,还说起红河不少人已经去外地打工挣钱了。甚至有人说,杨建国的儿子儿媳不是也去打工了吗?他们去的还挺远的,去了广东。
这个话题持续了好一会儿,罗振兴耐心地听他们说,等静下来了,才回应道:“这个情况我们也是晓得的,现在打工热,不只是我们红河,别个地方也有很多人出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