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1 / 2)
直到那人走进,他才吃了一惊,连忙把曹孟德叫醒。
曹孟德从树上跳了下来,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农人”,直觉告诉他,这个衣着和相貌都毫不起眼的人不简单。
难道,他就是小姑娘的爹爹?
“在下有礼了。”
曹孟德连忙上前行礼。
李夜淡淡的回了一礼,“二位,主人有请。”
主人?
他不是小姑娘的爹爹??
曹孟德大喜,连忙跟在李夜的后面,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很快他们就走出了这片迷阵,来到一个开阔的山谷之中。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来的。
只见这片山谷风景秀丽,田野间到处都是绿油油,金灿灿的硕果。
“好美啊,这里和世外桃源一般。”
荀彧吃了一惊,他断然没想到,这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净土。
这里,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比书中描写的世外桃源,也不遑躲让。
二人跟在李夜身后,走过一片田地,看到几个农人在地里干活。
他们挥动锄头,不一会儿便从土里挖出一串土块一样的作物,每一个都有拳头大小。
而且,一根藤上,这样的“土块”少的有六七颗,多的有十几颗。
“这位老乡,敢问你手里是何物?”
曹孟德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心下好奇走上前询问。
荀彧也停了下来,不断的猜测这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
李夜没有催他们,在一旁等候。
农人看到他们是李夜带进来的,因此比较客气,“这是红薯啊。”
“红薯……是何物,用来干什么的?”
曹孟德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红薯是一种粮食,用来吃的。”那个农人非常热情,连忙拿起两根红薯,用随身携带的镰刀削掉皮,递给他们,“此物甘甜可口,可生吃,可煮可烤,而且容易储存,二位客人可以尝一尝。”
红薯从表丑陋,但削掉皮之后,露出白里透红的果肉,曹孟德和荀彧都觉得很新奇。
他们第一次见到,粮食居然是从土里挖出来的。
而且,一根就这么大,足以果腹吧。
曹孟德胆子比较大,拿起来就啃了一口。
“主公……”
荀彧提醒他小心一点,但还是慢了一步。
“噶呲~噶呲~”
曹孟德大口嚼了起来,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很脆,很甜,果然是甘甜可口。”
他也是一天没吃东西来,肚子饿的咕咕叫,三两口就把一根红薯吃完了。
然而,还没吃饱。
曹孟德搓了搓手,看着地里的红薯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曹孟德吃惯了山珍海味,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对一个沾满泥巴的东西流口水。
或许,是因为新奇吧。
农人看出了他的心思,指着地里的红薯道,“客人若是想吃,尽管拿就是了。这东西在咱们桃源谷多的吃不完,大部分都用来喂猪的。”
喂猪二字一出,
正吃得津津有味的荀彧,瞬间尴尬了。
紧接着,他有些恼火,气呼呼地道,
“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们居然拿来喂猪?你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每天都有百姓饿死呢。”
战乱必有灾荒,
曹孟德虽然统一了北方,但瘟疫肆虐大地,每年都有无数百姓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粮食都是宝贵的。
将如此可口之物用来喂猪,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农人被这个文人爆发出来的气势吓了一跳,吱吱呜呜的说道,“这位先生,我等也是为了躲避战乱,才隐居于此。此地与世隔绝,我等从不与外人沟通。
这些红薯吃不完,不用来喂猪,放坏岂不是更加可惜?”
曹孟德看了看四下,心中好奇不已,
“老乡,我看你们这里种植的土地并不多啊。”
农人点点头,“桃源谷石头多,土壤少,可以用来种植的土地更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让没办法带更多人进来居住。
“既然土地如此稀少,为何粮食多的吃不完呢?看村中屋舍的数量,这里少说也有百余户吧?”
曹孟德心中更加疑惑。
农人笑了,
“这都多亏了村长啊,他给了我们红薯,土豆,玉米这些生命了顽强,产量高的粮食产物,还有杂交水稻呢。”
说到这里,他颇为得意的卖了个关子,指着自家这片不足半亩的土地问道,“客人你猜一下,这片土地能产多少斤红薯?”
“哦?”
曹孟德饶有兴致,认真的观察了一阵,大胆猜测道,“这里虽然不足半亩地,但刚才见老乡挖出不少红薯,想必产量不低。应该,能有个三四百斤吧。”
“三四百斤。”
旁边的荀彧被这个猜想吓了一跳,“主公,这也太高了吧?”
要知道,他们北方最好的水稻产量,亩产也才三百多斤。这里不到半亩地,就三四百斤,亩产岂不是能达到七八百斤。。
乖乖,丞相您可真敢猜。
他用余光看到,旁边的农人抿着嘴笑了笑,显然这个答案不对。
“我就说嘛,不能有这么高。”
荀彧刚说完,农人便开口了,
“客人,您说的太少了。这里虽然只有四分地,却能收获至少两千斤红薯。”
骄傲之色,跃然于农人的脸上。
放在几年前,他也是绝对不敢相信会有这么高的产量。
可这几年每年都收获这么多,他早已习惯了。
“多……多少斤。”
曹孟德和荀彧原地一呆,连手里的红薯掉在地上都没有察觉。
两人就像是看怪物一样,死死地盯着农人。
“两千斤呀。”
农人重复了一句。
“老乡,你没事吧?”荀彧一脸不信,认为农人在和他吹牛。
什么作物,四分地就能产两千斤粮食。那一亩地,岂不是能产五千斤?。。
“老乡,你这是在戏弄我们吗?”
曹孟德肯定也不信啊。
农人无奈的摇了摇头,“二位若是不信,自己拿锄头挖一下就好了。”
说着,把锄头递了过去。
荀彧虽然是文士,但他也不能让丞相干苦力,连忙接过锄头,走到一块地中间挖了起来。
农人怕他们不会挖,在旁边指导。
不一会儿,他们就挖了一株红薯,连着泥土一起拖出来,少说有十几颗。而且,每颗红薯小的有一斤重,大的能有两斤。
也就是说,这一株藤上,就结了二三十斤红薯。
“这……这么多。”
老曹和荀彧满脸惊骇,惊得眼珠子差点没迸出来。
他们认为可能是这株比较厉害,接着又挖了好几株,收获基本差不多。
“天哪,怎会有如此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