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界新秩序(终章)(1 / 2)
一个狭窄的苏伊士运河区,却成了东西方对峙的最前沿。此时双方都没有一击制胜的把握,为了增加胜算,双方都在不停的给自己的军事实力加码。为此,海量的物资被投入到毫无意义的军备竞赛中。这样的竞赛已经持续了三年,现在已经是1840年,双方都是精疲力竭,都迫切的想要结束眼前的状态。
在西方世界,首先是英国不想继续战争了,原因很简单,被称为“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印度已经明显的要脱离英国人的掌控了。
早在几年前,随着新华夏海军在印度洋取得节节胜利,英国不得不全面收缩在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战略。然而,英国人对于其余地区可以不在意,对于印度却是十分不舍。凭借世界第二多的人口,面积巨大的领土,印度成了英国人眼中的香饽饽,其价值远远超过其他的英国殖民地。
新华夏在印度洋上的步步紧逼,让英国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减少驻军,无疑会降低对印度的控制力度。虽然表面上看,英国人已经排挤了法国、葡萄牙等西方海军强国,独霸了印度,从地图上看,整个印度都插上了大英帝国的米字旗。然而,实际上,英国人对印度的统治还是比较宽松的。英国人不喜欢太麻烦,强迫别人学语言、搞直接统治之类的,英国人不愿意做,大多是让被统治对象保持自治,不太愿意耗费许多精力来加强控制,只要你能够愿意与我总交易,让我赚钱就行。
正因为如此,英国才能以较少的兵力控制沿海一些据点,就能间接的控制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原因。这样的方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殖民统治的代价很低,性价比很高;坏处就是控制力度不强,散居在内地的印度王公还有很强的军事实力。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减少损失,英国尽量的削减了在印度的驻军,改以土着的军警为主要守备力量。
1838年夏天,一个传言在土着军队里流传开来,那就是,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用猪油或牛脂做润滑油涂在来福枪的子弹上。当时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必须用牙齿咬破来福枪子弹的弹壳,印度教徒和*教徒顾忌用嘴接触禁忌动物的脂肪,故拒绝使用这些子弹。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是谣言,并且已经换了新的用腊作润滑剂的子弹,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怀疑润滑油不干净。
传言越传越烈,有一名英国籍军官直接被杀死在军营,据调查,是当地的土着士兵。英国人宣布取消这支军队,且对这些士兵进行调查,有几名士兵甚至因为未能提供自己不在场的证据,直接被处以绞刑。
一石激起千层浪,殖民地的土着军队解救了倒霉的被囚禁的士兵,宣布起义。
由于殖民当局力量不足,根本无力阻止起义力量的壮大。这支起义军终于进入了德里,并拥戴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尔?沙复位。
这时候,新华夏与大明不失时机的马上宣布,承认穆罕默德?巴哈杜尔?沙为印度合法的皇帝,并提供武器支援。
两大强国迅速有力的支持,让原本还犹豫不决的巴哈杜尔如同吃了定心丸,也开始宣扬自己印度皇帝的合法性,号召全印度人民一同起义,反抗英国的“暴政”。
随后,印度各地掀起了反英大起义,短短半年时间,就使得英印殖民当局陷入瘫痪,最后只能龟缩在加尔各答这个英国最早的印度殖民据点。
内有数量庞大的印度起义军,外有新华夏与大明的舰队虎视眈眈,当地仅有的千余名英军最后还是在1839年宣布投降。由此,印度终于可以骄傲的宣布,印度人民也站起来了。
只是,新生的莫卧儿王朝有些先天不足,虽然名义上是全印度的皇帝,但是其实际控制区只是得力为中心的印度北部地区,相当于后世印度面积的三成左右,其余大部分地区还是处在各地王公手里。有些骄傲的巴哈杜尔武力讨伐这些胆敢不服从自己的王工。然而巴哈嘟儿也有印度人的通病,显然高看了自己,低估了敌人,宣称十万的大军,面对章西王公为首的仅仅三万不到的反抗军,竟然是惨败而归。治理的失败直接导致新生的莫卧儿王朝摇摇欲坠,急需外来支援。
新华夏显然对印度的内务十分感兴趣,积极参与调停。
按照新华夏的建议,印度主要按照莫斯林与印度教人口分布,划分为两个王国,另外,印度教本身也是矛盾重重,又被大致分割成了五个区域,规定这五个王公虽然宣誓效忠印度皇帝巴哈杜尔,但是依然直接掌握自己的领地,皇帝也不能干涉自己对领地的控制。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这五个王公还组成了印度王公会议,可以监督国王权利的行使。
于是,印度在1840年2月5日,宣布正式独立,成为了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
这直接让还在全力备战的英国傻了眼。可以说,有新华夏与近在咫尺的大明的支持,英国想要再次殖民印度已经近乎不可能了。
最大的利益已经失去,还由极大的可能夺不回来,还由继续作战的需要吗?另一方面,在新华夏接受了军事训练的布尔人军队也在新华夏海军的协助下,放回南非,对英国驻军展开打击,英国人也不得已开始收缩自己的兵力,在南非的统治也开始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