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小行星带(2 / 2)
有天文学家粗略估算,这些小行星大概有50万~100万颗。
没错,就是这么粗略。
还有科学家根据对一片区域内的小行星数量进行观测,假设这条小行星带各处是均匀的存在,粗略估计出这些小行星的质量总和大概有一个月球那么大。
当然,还有科学家估算着总质量比地球还大。
但只要是估算那就是瞎猜,根本没个准数。
很多太空科幻影视作品之中,常常让飞船在这片小行星带之上来场演追逐大戏。
巨大的飞船快速在这些小行星之间的缝隙之穿梭,主角往往凭借着自己大胆且高超的技术避开所有小行星,将敌舰远远甩在后面,让他们撞在小行星上发生爆炸。
但是!
实际上这圈小行星带并没有那么密集。
两颗小行星之间相距往往几十上百公里。
人类那小小的飞船完全不用担心进入小行星带之后会撞击到小行星。
除非你想故意撞上去。
……
大家抬头看了着大屏幕上的那片小行星带,似乎想了起了孙志勇之前说过的一个观点——曾经的小行星带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星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只不过后来炸了,残片炸得四分五裂,其中一大块就是现在的月球。
因为这样就能够解释月球的由来,也能够解释月球上同位素和地球不同的原因。
……
“你的意思是,曾经的小行星带是一颗完整的星球?”周慧敏问道。
孙志勇点了点头:“是的,和‘月球起源’一样,同样没有科学家能够完美解释为什么只有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轨道是有一圈小行星带,而其他地方没有。”
“有学者认为是大质量的木星和太阳双重引力拉扯之下才形成了这圈小行星带。”
“如果没有大质量的木星存在,这些小行星带是无法形成的。”
“它们是太阳系刚形成的时候就形成的,那些质量更小的‘灰烬’正在向外飞,被大质量的木星引力拦下,形成了这条小行星带。”
“但很多科学家认为,这就是曾经一个完整星球爆炸之后的结果。”
温妮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可这些跟月球,和地球生命诞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话题似乎越来越远了,温妮试图要将话题重新拉回来。
虽然大家是在茶水室里的闲聊,但大家都是科学家,总得聊得质量高一些吧?
孙志勇点点头:“我认为,太阳系里最最早的生命有可能就诞生在这颗爆炸的星球之上。”
说着,孙志勇又开始比划着讲了起来:
“当时,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颗星球,我暂时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它‘陨星’吧。”
“毕竟它最终陨命了吗。”
“那为啥不叫‘死星’?”罗艺娄吐槽道。
“一个代名而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分析。”孙志勇大手一挥说道。
“那时候,这颗‘陨星’其实在我们现在的地球轨道附近,表面温度在零下50℃和零上50℃之间,正好是水能够长时间存在液态的温度。”
“于是,太阳系的第一次生命就诞生于此。”
“经过几亿年的进化。”
“也诞生了智慧生命。”
“他们逐渐发展出科技。”
大家五一假期快乐啊,这两天陪着大侄子玩星穹铁道上瘾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