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月球起源(2 / 2)
“就算月球是颗天然星球,如果没有智慧体来修正的话,我想很难达到达到这种效果。”
李慧敏眯起眼睛仔细想了想,问道:“你的意思是,月球其实不是一个天然卫星?”
温妮说道:“关于月球的起源,科学界一直有很多种说法。”
“最早的时候,笛卡尔认为月球是由地球捕获的,也就是‘捕获说’的代表。”
“可能是在太阳系诞生之初,地球利用自身的引力捕获了这颗星球。”
“他的文章在1664年发表,不过那时候他已经去世了14年,他的这部分文稿是在别人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的。”
“他的这个理论在20世纪初由灯塔国的天文学家托马斯·杰斐逊·杰克逊进一步进行了充实。”
“但依然很难让人信服。”
“月球对于地球来说实在太大了。”
“要知道,火星的卫星和地球上的一个小镇那么大,小的像个土豆,而月球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大。”
温妮说起这些关于星球的知识来,头头是道。
毕竟,她在研究粒子能量的同时也和他曾经的哥哥一样是个天文爱好者。
“在笛卡尔提出‘捕获说’之后,浪漫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提出了‘凝聚说’。”
“他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初,月亮和地球是同时聚结形成的。”
“鹰国的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和他的儿子查尔斯·达尔文则提出了‘撕裂说’。
“他们父子二人通过研究认为,月球可能是其实是在地球的进化过程中,在太阳引力的的拉扯下从地球分离出去的一大块。”
“数年之后,地质学家奥斯蒙德·费舍尔认为地球上的太平洋盆地就是月亮分离出去时留下的疤痕。”
“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海上缺失的部分在太空之中组成了月球。”
“或许,《三体》中三体星的‘大撕裂’描述,灵感就源于此。”
“如果地球上没有海洋,将是到处充满巨大深坑和沟壑的残败星球。”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地球上将海洋中的水全部抽完之后的样子。”
“根据对月球土壤和石头的成分进行研究和对地球突然的比较来看,两者相似度还是挺高的,但也有很多不同。”
“斯泰因·雅各布森分析了7块月球岩石以及8块地球岩石,以比较其中的钾同位素的比率,从中寻找线索。”
“其中钾有两个主要的稳定同位素,一个是钾41,一个是钾39,钾41比钾39要重。在月球的岩石中,博士发现,其同位素比率使它的钾比地球上的更重。”
“不过,这也说明不了什么。”
“毕竟地球不同地方的石头成分都不一样,更何况来自两个星球。”
温妮说到这的时候顿了顿,她似乎想到了什么。
她思考了一会儿,摇摇头继续说道:“当然,还有比较流行的‘碰撞说’。”
“这派的学者认为,大约在45亿年以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原行星倾斜地撞向了年轻的地球,强烈的冲击使得两个天体都损失巨大,大量的碎片飞入太空,形成了一个碎石圆盘,围绕着地球运行,最终这些碎片逐渐汇聚,变成了今天的月球。”
“但无论哪种诞生假说,都不能完美解释月球的诡异。”
“它仿佛是神明在制造地球的时候,特意的安排。”
温妮最终无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