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小说 > 白色果实 > 原稿(完)

原稿(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古墓会说话  书中自有成神卷  我的超时空怀表  快穿反派他又娇又软  其凡传之念师  魂穿异次元  天下无局  帝月谋  悍妇当家:我就开挂养猪怎么地  东方诡事录 

第二天清早,趁太阳未升,两人一起爬上了附近的一座青山,看过日出云海,两人一起往山下走时,途经一座古寺。石中江与寺中长老颇有交情,看时间尚早,便与密友一起登门拜访。寺中刚上过早课,正在用早饭,长老便邀他们一同用餐,席间长老见石中江,着述思索劳伇,心气不正。便劝到,何不一会同去坐禅片刻,休此大事。餐后石中江与其共入禅房,摒弃杂念,修养身心。半个小时左右石中江大步而出,拉起友人大叹,“坐禅实在是妙不可言啊,他多日思索的一条规章还不够严紧,没想到坐禅时便想明白了”。朋友大赞其才思有如天助,两人不禁大笑,拜别长老,一同下山去了。

随后几年石中江对整个林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拔年青有为的干部。常在深夜,一壶酒或一杯茶,与其长谈,观其志向可用,便留于心中,分利于广大山民,条文明晰。对人重用之前,必先考察其行为是否如一,在执行中是否积极,上下是否连通无阻。终日四处奔波,求于心中大志,不畏它者,为以所用,绝不以个人喜好断人。但人精力必定有限,面对着这么大一场变革,怎可能处处亲临,观察细微,终有一些不能贯穿执行的情况出现,这给广大山民造成了巨大损失,生活倒不如从前富足,影响积极不好。如此几年,局面不见好转,有人甚至对改革产生怨言,恰遇天公也不作美,突降森林大火,蔓延迅速很难控制,加之这几年的波动人心不稳,救援不力,最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多年之最,上面不得不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石中江一生到是清贫,但其在职期间,其职权之内造成的损失,却为巨大,详加分析后不得不对其严加惩治,判其死刑。之后便有了今天这一幕,也颇让人惋惜。

结语:

贤者明于心,始于言行;

84休养——乙006

几天后一个老者来到墓园看望石中江,老者自称“马思光”,是逝者的老领导和生前好友。这次前来除了看看好友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想把自己的墓位换到石中江旁边。这让郭三日有些为难了,园区的每一块墓地编号都是在公司数据库中进行了备份的,并不是他这边直接调换一下那么简单的事情,而且这件事听上去也让人感觉有些奇怪。墓园在建造之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人在购买时也都会请人帮忙再查看一番,很少出现这种自己随意更换的情况。这其中想必一定有什么原因。

这件事情还真让郭三日给猜中了,其中还真就大有原因。自称马思光这人,不但是石中江的老领导,而且他还是前一任林场的老场长,石中江就是在他手中接过了整个林场的管理权。所以这林场里发生的一切,在马思广这位老场长看来,都和自已的事一样心心相关,尤其现在这样的情况。面对林场这种乱局,有关方面决定,再请老厂长出山,暂时的先稳定下局面,任一段时间临时场长,等过一段有合适的人选,马上办理交接手续。

林场由于前一段时间的改革,很多山民已经投资入股,目前就如何解决其性质和所有权的问题正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执行方案。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局面更加恶化,如果派一个空降的新场长,在不能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事情失控,倒不如在林场内选一个合适的人。但当时林场在职的干部,都是随石中江一起搞改革的,现在如何处理还有待商榷,不可能在其中选出一位来任新场长,思量再三,最终决定,由原来的老厂长暂时出任最为合适了。

老场长马思光的一生,都是在这林场中度过的,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土地都让他视如亲人。当年石中江的才干有目共睹,大家都认为他能为林场带来更好的发展,老场长马思光对其在能力上也是认可的,但对与他提出的改革思路,颇为担忧。在离任时多次找他面谈,并提了很多关于改革的修正意见,但当时的石中江一心想让林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在其未上任时与老厂长关系甚好,但在任上就要为整个林场负责,怎么会被这些世俗的观念所左右。老厂长的话尚且如此,其他人的话就更不必多想了,在石中江一人主持之下,事情发展到了今天。对于其他的未参与者,都感觉事不关己,甚至能为当时与石中江意见相左而庆幸。但把一生都献给林场的老场长却感到深深的自责,也正是这种自责让他决定了接手这个烂摊子,把未能帮助石中江一起将林场治理好,当成了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

将自己的墓位移到石中江墓位旁,正是这种复杂心情的一种表现。不管上面任命他是临时场长还是正式的,对马思光而言,都没有任何区别,他每当一天的场长都要用尽全力为林场的一切负责。

85休养——乙006(2)

当年因各种天灾人祸,这片林地被荒漠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几块林区,如果不对其进行治理,再过几十年,这看上去连成一大片的林地可能就不复存在了。也正是这个原因,国家才建立了这个林场,将其十几块林区统一管理。那时的马思光,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林场工人,他们那一代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植树造林,功在千秋”,而一生中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种树。一棵树倒下后,在想在原地种植一棵一样的树,要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和人力,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相应的自然条件。一棵树,从树苗长到成材,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它要经历过多少风雨才能最终长成。在日复一日的种树时光中,马思光对自然产生了一种敬畏,也正是这种敬畏,让他做什么事时都不矜不伐收敛光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由最初的一名普通林木工人,变成了一名区域负责人,最终成为了整个林场的场长,但在他自己心中,他始终是一名植树的人,不管在什么位置,在马世光自己看来做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种树。也正是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经历了他们两代人的辛勤付出,才将这已经分散的十几片林区基本连成了一片,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一片林地,他们林场也成为了全国第一大林场,不管是面积还是植被数量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这当中自然蕴含着巨大的可开发前景,在这一方面必须要承认,马思光他们这一代人想的并不是很多。把每一棵树都视若如子的他们,怎么会想到开发,更何况,林地的治理确实也还没有完成,有几块林区应被沙化的荒漠隔绝,治理难度极大,如果这时着重讨论,如何对整片林区进行大面积开发,将重心由林地的休养恢复转为全面开发,时机是不合适的。用马思光的话说就是“林地不充,不足以泽民”,所以在马思光任职的这几年中应着重于对林区的恢复工作。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谁都逃不掉的自然规律。不知不觉的,马思光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他自己在这几年中也时常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了,在林区里考察时总会有些体力不支。自己种了一辈子树,如今社会进步了,又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他心中一直在筹划着写一本关于植树造林的书,逐渐产生了隐退的念头。而石中江这时正值壮年,很多事情都抢在前头,在大家的心中威望很高,马思光便提前退了下来,安心写书,把整个林场的管理权交到了石中江的手中。

其实这与当时的整体社会风气也有很大关系,即使石中江不来他们林场,等到老场长马思光干到了退休,上面指派的新场长,多半也会有着相同的思路,那还不如自己早点退下来,还能同样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把林场早些交给大家认可的人。在离休的那几年中,马思光专心研究有关树木的相关知识,写出了一本按不同习性和物种发现时间排列的树木专类巨着,也是这方面的开创之作,备受关注,名气大增,很多林业工作者将其视为宝典,终不离手。马思光他心中虽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种树人,但他不知道在很多种树的人心中,他已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导师,他的一腔热血都融化在了字里行间,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标点都带着一种自己对树木的理解及态度。

听完老场长的回忆,郭三日心中更是百般滋味。几天前,他还在为石中江暗叹惋惜,但现在看来,一个人不管他再有才华,都不能以整个林场为代价,来完成自己心中的抱负。因为各中的散失,不是任何一个人能承担得起的。想到这,郭三日突然发展自己与老场长交谈半天还没带他到石中江的墓位去看看,另外换墓位这件事他也只能帮出个证明,具体的还是要到刘总他们那边去办理。安郭三日对刘总的了解,这件事应该不难办……一边走一边向老场长解释着,说话间已到了石中江的墓位旁。几天前献的“花山”还在,周围打理的也还算干净,相邻的几个墓位还空着……看到这,老场长心中也稍微得到些安慰。走到近前,静默良久,起身时看见了墓碑前放着的悼词本,便拿起来翻看了一下,在其最后的空白页上,也拿笔题了一句“志大才高,尚有自然”。这句话不久后郭三日在电视上看有关林场的报道时,看见了,但换了两个字,“志”换成儿“枝”,“才”换成了“材”,变成了“枝大材高,尚有自然”意思已经大不相同。而那时老场长也已经不在人世,长眠于他现在看的墓位旁。

老场长那关于林场恢复正常工作的计划,郭三日还要牢记于心,整体思路就是护林,鼓励老百姓开荒,用新开的荒地,抵扣之前山民投资入股的本金,这样树还照样种,林场也保住了,老百姓也没受到损失。

结语:

人质之要在于其明,明己明人明意,增其质而非其妄;明己才不会不思进,明人才不会越其位,明意才不会损于人;

86惊梦——乙007

这天郭三日无事,早早的上了床休息。刚躺下不久,只觉人还在睡梦中,但仿佛置身在一处广阔之地,却不像在屋内那般狭小。等他缓慢的睁开眼睛,不由得惊呆了,哪里还有什么墓园,四周空空荡荡,无尽无边,光线似有似无,朦朦胧胧,如一幻境。此地若说广大,郭三日心中却了然一切并不感觉空虚孤独,反倒还有些似曾相识之感。但若说小,又无边际可寻,甚为奇异……。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远处似有一房屋若隐若现,待其走进方知,并非房屋乃一高墙,上面所记文字繁多,在驻足处抬眼望去可见其上书曰:

……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家语》:“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秦记》:“徐福东渡平原广泽,以其自强不息。”

……

《周书》:“劳谦接下,自强不惜。”

《答侯继书》:“惧足下以我退归,因谓我不复能自强不息,故因书奉晓。冀足下知吾之退,未始不为进,而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也。”

……

《园内》:“啊!‘自强不息’的少年啊!谁是你的严师?若非这新生的太阳?”

……

郭三日读的半懂不懂,上面所记文字甚多,待要细看之时,突感身后忽起一阵强风将其吹起,飘飘荡荡良久,方才落回到了地上。在观察四周后,发现以回现实之中,但看着不像是墓园内,所在之地他并不认识。这时一阵吵闹声从不远处传来。郭三日,随声望去,只见前边,有一个农屋内人头攒动,像是在筹办什么事情,便走了过去。身边人影晃动,但好像都看不见他,郭三日如透明的一般在人群中穿行。原来这一家正在办喜事,来帮忙的人众多,看屋内摆设在当地应该也是富裕人家了。都说为富不仁,但看此家,境况殷实,遇事时亲朋好友还都来帮衬,想必也是一个积善之家。事后郭三日颇为自己遇此境况竟未有丝毫不安感到惊奇,想必一个人在不同状况下,其思维,认知水平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平常感觉惊异之事,在当时的郭三日看来并无新奇之处,所以就未留心。只说当时,屋里屋外几十人,房屋事物……诸多景象于郭三日而言,如水中幻影穿行无阻。只见儿里屋之中,隐隐有光发出。郭三日心中好奇,入内查看,一五官端正气息和顺的年轻男子正独自在屋熟睡,光正是从他身上隐隐发出。郭三日走上前,不自觉的伸出手去触碰了一下,竟如实物一般,还未等他把手缩回,二人已腾空而起,身边似有一人形光环,伴二人飞行。待落下后,以至于一城市的街头,当时大概是凌晨一两点钟,街上并不见行人,身后为一家商店,不远处就是火车站,前边还有一个没有喷水的池子。此时的郭三日头脑有些眩晕,只记得刚刚离地面很高,见下面五光十色甚是欢喜,其他都无印象。这时那年轻男子还在呼呼大睡,郭三日将其摇醒,其人也怪,醒后还未睁眼便大呼“要回家”。待两人完全清醒后,在附近看了一圈,发觉他们应该在中国南方的某个大城市,因为这个季节,道路两边还摆放着鲜花,人在室外也未感觉太冷。这么一会儿他们竟已飞行了数千公里,这到底怎么一回事?正在疑惑之时,那人形光环在他们前面又一次出现,并快速的向前行走,他们不自觉的在后面紧紧跟随,一路无话,也未见其他什么人,直觉十多分钟后,几人来到了一个部队门前。两边有持枪站岗的战士警惕的注视着四周,但奇怪的是几人直接走了进去,站岗的战士毫无反应,好像视而不见。营房内一队战士正在操练,也无暇理会他们几个不速之客。拐了两道弯后,他们进了师部办公室。“你怎么进来的?”在场的几位军官高声喝道……

郭三日一个机灵从床上跳起,嗬,原来只是一个梦而已,眼前不正是他每天都待的那个十几平的小屋,哪有什么部队,想来是这几天白天事情太多,思虑过甚,郭三日自我解嘲的揉了揉头,在无睡意,便起身洗漱。一整天都精力充沛,干起事来也格外顺当,早早的就忙完了,回到了小屋,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竟一天没吃饭,倒还没觉得饿,不禁有些好奇,随手胡乱下了些面,也没什么胃口想吃,便打开了电视,这时电视上的一段视频,让郭三日整个人都呆在了当地。那是一则社会杂文,报道中“一青年被上海某部送至蒙自路遣送站,后经该部外出的军官核实,却为其老乡,现已得到妥善安置,也与家人取得了联系。据了解,这人老家在山东省,自己并不清楚是怎么来到上海的,家人称当天与请来的亲朋好友们正在为其准办婚礼,他吃晚饭时喝了几杯酒,独自在里屋休息,人是半夜丢的……”,而这报道中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昨晚与郭三日一起飞行那青年。

望着窗外泛红的霞光映入屋内,时间仿佛都静止了一般,身边的一切都变得远去,此时郭三日的心中,一地于大千世界,已无不同。

结语:

质强则近其道,天道不爽,而道不仁人,当自强;

处世

质强者持世,应感其恩;于逆境应明身志,行处世,如鲵之态幼于水成而出;

行道

质不强不言行道;内掌其势,而不争于形;外不受其扰,于内必融;行不于其外,强其内;

道终

吾天乃万天之一,非高非低,万天皆为归一,无我无物,物我本为一体;恶不空,道不终,修己即为修天,无我无天,吾天本为一体;悟此道,金自鸣,心智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诡案集:恕罪 盗墓:觉醒彼岸花血脉 风骚小道仙 盐港诡案之双子秘术 诡异世界:这个炼金师好可怕 我的体内有一只替死鬼 九叔:开局带林凤娇回现代 终极笔记之倒霉孩子 五行道士 规则怪谈:记住,你的角色是女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