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诸杰归顺(2 / 2)
而另外之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缓冲这种悲伤的情绪,才能投入到新的人生,刘备已经死了,死者为大,刘琮自然不会说刘备的半分不是:“玄德公的头颅吾虽然没有寻回,但尸首吾却是讨要了过来,寻了一处风水不错之地,安葬在了襄阳郊外,面北而葬,诸位将来若是有机会去襄阳,也可以祭拜一二!”
听闻至此,关张赵几人皆是泪流满面,张飞更是心痛如绞,关羽还有几分镇定:“有劳刘刺史,这份恩情,吾等记在心里了,不过尔之所言,吾自然知道,无非就是想要招揽我等,不过现如今我们哪里还有半分心思领军,即便是带兵,亦是心不在焉,恐怕误了刺史的大事!”
刘琮见到关羽婉拒,却早有预料:“这其中的道理,吾又岂能不知?只是几位将军虽然如此,琮请几位将军想一想,你们跟随玄德公,不仅仅是为了兄弟情谊,同样也是想辅佐其成就一番事业,即便是君侯的义子关平,麾下的周仓,廖化将军都是吾梦寐以求的良将,吾实不忍如此有本事之人蒙尘!”
刘备现如今死了,作为二弟的关羽,这个时无意就是这伙人的扛鼎人物,起码要得到关羽的许可,自己才能招揽人才,所幸的是,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是没有野心自成一方诸侯的人物,无非就是为人臣,开疆拓土,行征伐事。
而且想要成为一方诸侯,又哪里有那么简单,他们在场之人,自认为没有人能够比刘备做得更好。
在角落的廖化,关平,周仓等人,本来都是恭谨的站立,这个时候听到刘琮点名,不由得齐齐拱了拱手,关羽这个时候也是年近五十了,回头看了一眼跟随自己的老部下,廖化,周仓,自己的义子关平,不由得也是心中不忍,而糜竺,糜芳两兄弟本来就是徐州的豪门,糜家擅长经营垦殖,家财颇丰,糜竺还被陶谦征辟为别驾,麋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他们看重刘备,即便是曹操高官厚禄招揽,他们也要跟随刘备。
现如今刘备一死,他们也自然要寻求一个出路。
对于其他人来说还好,可是毕竟他们兄弟二人是商人出身,怎么都要权衡利弊,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二人就要差上许多,能够以商贾出身,获得陶谦和曹操的高位招揽,也是有自己的能力在的。
关羽道:“这一点是吾欠缺考虑了,既然如此,三弟,子龙,叔侄,你们几人都是兄长之前最为器重之人,吾便是在此替大哥做决定了!”
张飞,赵云等人,以及徐庶一干文臣都是站起身来,即便是刘备死了,关羽带其说话,也是有分量在内的,“兄长在天有灵想必也不愿意一干旧部自此碌碌,是故,诸位,皆可接受刘刺史的好意,将来闯出一番事业,也好光耀门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妻儿,吾等情谊依旧,自然不必多说!”
随即关羽虎目扫视:“但,兄长之仇,诸位需铭记于心,将来若有机会,切记不可放过蔡瑁那狗贼,我们兄弟三人当年桃园结义,本该同死,但尚且知道为兄长复仇,吾只有这点要求!”
关羽此言既是说给文武众人听的,也是说给刘琮听的,但是从这一点上面,也可以看出来,关羽的不足之处,毕竟作为一方诸侯,或者说一代人主,是绝对不可能当着刘琮的面说出诛杀蔡瑁这等话的,毕竟他们这个时候还没有了解到刘琮内心的真正意思。
但是关羽偏偏说了出来,至始至终,这位在后世以忠义着称的关二爷,没有辜负桃园三结义的情谊,但与此同时,不只是关羽,下面的众位将领,也没有成为人主的潜力。
到了这个时候,刘琮才道:“实不相瞒,吾整练了一万奉天军,正是新军,需要有诸位效力,琮求贤若渴,正需要诸位,不知诸位可有意乎!”
关羽首先道:“吾要为兄长守灵百日,尚且不能如刺史之愿,请刺史海涵!”
张飞道:“俺也一样!”
赵云,陈到自然也是推脱了,关羽自然晓得,这个时候,刘琮的脸上也是有些过于不好看了,虽然说他们这个群体本来对刘备都是十分忠心,但是这种情况下,却是他自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翼德和子龙,叔至不必多说,下面的众人恐怕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
关羽虽然是极其骄傲之人,但是其实关羽这个人,不服谁,但是对于曹操,也不是极尽刻薄的,刘琮现在做出了如此求贤若渴的姿态,又怎么能强行让一众文武都没有用武之地,关羽首先便是说道:“糜竺,糜芳,您二人都是一文一武,不能再为兄长委屈自己的才能,刘刺史是不可多得的明主,即便是看在兄长的份上,他也希望您两位先生能够有一个好的施展之处!”
“还有元直先生,您是大才,兄长早就说过,而且你是仗义之人,吾就不过多说这些客套话了,你我兄弟,总归都是好兄弟,吾和兄长也期盼您能够一展才学!”
徐庶,糜芳,糜竺三人齐齐拱手:“君侯大义!”
随即只见到关羽砖头对关平,廖化,周仓三人说道:“你们跟随关某也有不少的时日了,本事自然不必多说,现如今,也不必跟着我这个年过半百之人蹉跎光阴!”
按照现代人的话来说,这三个人都是关羽的铁杆粉丝和后辈,都是不忍离开关羽,关羽却是骂道:“汝等若此,岂不是陷吾于不仁不义之地,尔等将来在沙场之上有建树,吾心中自然欣慰不已!”
廖化,关平二人倒是遵命,只有周仓,却是怎么也要侍奉关羽,不肯离去,关羽也无可奈何,刘琮只是道:“今天这般,不管如何,都没有是非之分,吾感谢君侯,也感激诸位,愿意在此危急存亡之时,力挽荆州之狂澜,吾,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