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小说 > 老街小饭馆 > 第319章 同吃一锅粥

第319章 同吃一锅粥(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回到三国打天下  水逆  修仙游戏两不误  穿书七零之我在那养反派  女帝的传奇相公  明灭神王  我穿越成女频小说的反派  蜜爱鲜妻:首席男神,宠上天  宠卿一世恋君一生  我的航海游戏大有问题 

巴图喝的酩酊大醉,鲍大嫂和查理也是醉意朦胧,在唯一一个没喝酒的白晓星的张罗下,大家都留宿在了老宅。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从不睡懒觉的鲍大嫂起床时都已经是上午九点多了。

她起身看了一圈,见得院子里静悄悄的,便偷偷把前一晚的杯盘狼藉给收拾干净,又去厨房熬了一锅粥,之后叫醒丈夫儿子,一家三口鸟么悄的回牧场去了。

因为睦邻节马上就到了,他们得抓紧时间帮忙准备食材和酥油灯。

昨晚白晓星说起接下来的打算,虽然与镇上闹掰了,但她仍是想要把睦邻节办好。

这一次她要以民间组织的形式举办这场属于玉簪村全体村民的盛会,她要还原最传统的仪式和流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里沉淀了三百多年的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睦邻节之所以还被称之为会音巴雅尔,是因为这场盛会是由玉簪村建立之前的蒙古族民众小型祭祀仪式中演变而来的。在三大姓氏建村落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蒙古族语言是这一带的“官话”,是王爷府、祥云寺僧众以及周边几个村落的通用语言。

所以尽管这里后来逐渐发展为汉民族居多、多民族杂居的村落,但蒙古族的语言以及习俗信仰仍旧较大程度的影响着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某种程度上,睦邻节也可以称之为是蒙古族民众从游牧生活到农耕定居稳定的生存方式演变中,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下所产生的记录。

由于过去玉簪村民都是祥云寺的属民,所以早期的睦邻节是由佛教的宗教仪式来主导的,只是在后来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佛教的诸多繁琐仪式逐渐淡出,睦邻节演变为村民之间共同祭拜祖先、交流情感、解决矛盾的的节日。

每年的睦邻节上,玉簪村人都要祭拜祖先,白色的莲花塔中供奉着全村多个姓氏的祖先牌位,先人们之所以立下这样的规矩,为的就是告诫后世子孙,玉簪村人虽不同姓同宗,却和如一家。

在老人会的组织下,村民们还要公开解决矛盾,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打开天窗说亮话”,他们坚信不管多大的矛盾,彼此之间只要说开了就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法。老人会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协调和解决,同时以先人的名义来“惩戒”。

睦邻节最为有趣的一个环节就是全村人同吃一锅粥。

在睦邻节开始前的一周,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自家最拿得出手的食材,可以是各色的米、可以是各类的肉,还可以是从菜园子里采摘出来的新鲜蔬果。

在李牧遥和白晓星的记忆当中,每逢睦邻节前夕,村里人是空前的忙碌,村南头的康老太会摘自家院子里种的果子、村东头的邢阿姨忙着砸坚果、村西头的老王则把自家地里的花生和红薯都刨了出来……

这些食材由村里擅长厨艺的季老爷子加工熬制成一大锅浓稠的粥,村民们称之为“圣粥”,因为它不仅凝聚了全村人的力量,也汇聚了全村人的祝福。

玉簪村人有着落一村不落一人的行为准则,睦邻节的圣粥不仅在场的人都能吃到,对那些行动不便或生病在床的老年人,村支书和老人会的代表也会挨家挨户把圣粥送到他们手上。

所以说,睦邻文化的核心是睦。

睦者,高看对方、低看自己,相敬互谦,这也正是玉簪村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敬老爱幼、悔过迁善、知恩报恩、舍小为大的精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华娱1995:从宰相刘罗锅开始 原来这就是华娱啊 重生后,高冷白月光倒追我 你知道的,我这人真的很社恐 末日城市重建系统 当医生有了氪金系统 广寒劫 饥荒年间,我家古井通现代 华娱93:从歌厅老板混成顶流 乡村爱情之自由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