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做糕吧还是(2 / 2)
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算不上是书,更像是记录过去大户人家日常的记录本。
这上面记录的是从建寺开始,庙里凡是有法事、祭祀或是佛家的大日子举行的仪式流程、念诵的经文内容以及制作什么样的斋饭和供品等。
因为娘娘庙的特殊性,这里是设置客堂的,庙上允许香客信徒来这里举办法事时留宿或是短期内修行生活,所以对于饮食的记录,要比祥云寺更详细更丰富一些。
而且娘娘庙与旧时王爷府有着更大的关联,所以当时王爷来这里食用的膳食也有一定的记载,不仅有菜名,还有做法和配料的说明。
这足以说明王爷在娘娘庙的重要地位以及王爷对饮食的考究。
同时也正好印证了王府菜系的问世,当朝的王爷确实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白晓星抱来一捆秸秆,蹲在外屋的锅灶前生火,看到李牧遥正对着图片研究,便告诉他,自己来娘娘庙问取这些材料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娘娘庙香火大不如前,但清规戒律一如既往地严格,住持并不允许她带走这些材料,只是给她看了几页。
为了得到这些材料,白晓星跑了好几趟镇政府,央求于瑶以研究古村落文化的角度帮忙从镇上开具了介绍信,又拉着她以镇政府的名义出面协调,几番折腾,住持才允许她把部分信息拍下来。
而且住持极为谨慎,为了防止白晓星把这些材料拿做他用,还留下了她的身份信息,并让她写了一份保证书。
于瑶对住持的态度十分不满,她认为在现代的体制背景下,这些材料不应该再由他们私存,全部交上来做研究也不是不行的,所以她提出想要从官方角度进行一次深度介入,好让白晓星大大方方的看个够。
但是白晓星拒绝了。
她说做到这一步就已经很“过格”了。
毕竟出于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也出于对年迈住持的尊重,她都认为有些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她希望自己的做法有朝一日能够真正获得住持的理解,老人家心甘情愿的把材料拿出来。
于瑶为此还冲白晓星发了通脾气,找政府出面的是她、拦着工作继续深入的也是她,都是为了支持她做的工作,反过来还搞的自己里外里不是人。
白晓星蹲在灶前,漫不经心的搅着灶里燃烧的秸秆说道:“哎,我怎么向于瑶解释她都理解不了,好在老陆出面替我说了几次,她这才不生我气了。牧遥,你可要好好研究啊,别枉费了我们一片好心。”
“陆均壹就理解你了?”李牧遥回头问她。
“当然。”白晓星拍拍屁股起身,“你赶紧看吧,我去弄点湿柴压上。”
农村屋宅里生火取暖大都是用晒干的秸秆做引,待到烟道循环正常,再取些半干的木柴填灶,这种统称“湿柴”的木柴既不会太快烧光、也不会熄灭,燃烧相对持久,更能保持室内的温度。
李牧遥摇摇头,把陆均壹从脑子里甩开,又接着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