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过年(3)(2 / 2)
“直娘贼!”朱元璋骂道,“来人,一会料理了这道士,省着他糊弄旁人!”
“父亲息怒!”朱标又劝道,然后不停的对朱雄英使眼神。
后者心领神会,拉着朱元璋的大手,“爷爷,带孙儿去前面看看呗,别让这些信口雌黄的人,坏了您老的心情。”说着,又低声道,“大过年的,又是您带孙儿出来的,杀人不吉利!”
朱元璋看看还在地上口吐白沫的老道,恨狠的道,“今日便宜你了!”
爷俩牵手远去,朱标探探老道的鼻息,随后从袖中掏出一个五两重的银锭,放在老道的身边,跟上前边的爷俩。
等他走后,那老道一骨碌从地上坐起,捂着腮帮子,吐出一口血。红色的鲜血中,还带着一颗白色的牙齿。
“他娘的,道爷后槽牙都打掉了!”骂着,摸起身边的银子,“哼,亏你还有点良心,知道给道爷银子,不然道爷回去画个小人,咒死你!”
有了刚才那个插曲,朱元璋不但不如刚出宫时兴致勃勃,而且脸色也有些骇人。
一边逛一边皱眉,还紧紧的拉住朱雄英的手,好似生怕他的宝贝大孙子,丢了一般。
而且,走路的时候,不住的回头看着朱标。
这一儿一孙,是他命里的宝。他快三十岁才有了嫡长子,那个年月,他一个小军头,朝不保夕的,能有个儿子就是上天给他的造化。
所谓老儿子大孙子,老头老太太的命根子,等有了这个嫡长孙,更是当成了眼珠子一般。
须知,当初他少年之时,家中父兄病饿而死。等他投军的时候,朱家的男丁也只剩他一人。所以,他格外看重子嗣。等他基业初成,隐隐有帝王之志开始,他又格外看重伦理嫡庶。
“老杂毛!”朱元璋还骂道,“胡说八道!”
朱雄英跟着朱元璋在集市上逛游,笑道,“爷爷,算命不都那样吗?不危言耸听,怎么能让心甘情愿的掏钱呢!他们的话,听听就成,当不得真!”
“他们等于是给算命的客人下套,让咱们顺着他的思路走。您要是当真,可就自己糟心了!”
朱元璋一愣,随后大笑,“对,咱大孙说的对!”说着,大声道,“前头那么热闹,卖什么的,过去看看!”
一行人行至前头,人山人海简直推都推不开。
原来几个商贩在低价卖布,摊子上都摆着雪白的松江棉布,价格却比市面上低了三成,引得周围百姓哄抢。
此时的棉布,是硬通货。
棉花引入中原之后,经过数代的繁殖还有技术累计,在元末明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时期。江南各地,嘉湖苏松等地,织造作坊数不胜数。各家百姓,也用纺棉贴补家用。
之所以大明是历朝历代之中,唯一一个从南打到北,收复旧河山的大一统王朝。其根基,就是因为当初朱元璋占据了天下的棉布出产区。
等大明建国之后,江南的棉布更是畅销海内外,供不应求。
大明的盛世,纺织品的盛世。
棉布不但让大明的财政军费充足,而且创造了大量的江南富商集团。并且,即便是平民小户也能从中受益。所以江南百姓的日子,远比其他地方富足。
当年赋税也远比其他地方更多,以苏州为例,年赋税两百八十万石,比蒙元时期几乎是多了数倍,整个浙江行省一年的赋税也不过是一百八十万石。
嘉兴,松江,湖州等地的赋税,也比蒙元时多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