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盛世东流(2 / 2)
一片黑影从两人头顶掠过,落魄仿佛知道凛军即将东归,所以尽情享受着高原最后的夜晚,从山巅到河畔来回滑翔,乐此不疲。
承业二年夏,五万河东军南渡黄河,阻截王郯。
刑州刺史熊函趁河东空虚,袭杀司马岳之子、河东留守司马科,自称留守。
河东军为防熊函,纷纷撤还本镇,淮北防线不攻自破。
王郯连克颍州、宋州、汝州,招纳熊函为“耀威将军”,兵临东都。
东都留守冯汝章见王郯不可一世,河东倒戈,吓得惶惶筛糠,率领东都官员、僚属开城投降。
消息传到西京,响雷霹雳,朝堂乱如热锅。
承业帝令龙武将军陆明昱为兵马先锋,率龙武军前往潼关,增援拒敌。
潼关北临黄河,南依高山,是扼守西京的天险门户,距西京只有两百四十里。
龙武军名为京城禁军,实则是一支富家子弟纨绔军,多靠贿赂宦官入伍,以得厚衔优饷,这些少爷公子个个来头不俗,招惹不得,平日衣马光鲜,威风凛凛,少操练,多玩乐,一到真要出征的时候,全成了缩头乌龟,溜的溜,逃的逃,各显神通,甚至花重金去病坊雇人顶替,一夜之间,散去六七。
陆明昱只是禁军将领,奈何不得京城权贵,连夜向承业帝禀奏,话没说完,承业帝已伏案痛哭。
陆明昱道:“陛下,卑臣只剩一兵一卒,也会前往拒敌!只是潼关军粮不足,京城两位粮料转运使都已称病请辞,卑臣需要粮饷之时,该向何人索求?”
承业帝拭泪,“爱卿只管先行,申炯将军正从秦陇回师,朕会集粮发兵,随后赴援。”
陆明昱知道这是一句敷衍,灾乱以来输赋断绝,消耗巨大,然而权贵奢侈不减,西京仓廪早就虚空。
悉黎殊虽然撤退,申炯之军却因鏖战过久,疲病交加。
陆明昱望着承业帝苍白的面孔,欲言又止,只能带着一支不足万人的京城杂军奔往潼关。
八月初,陆明昱路经华县,百姓逃进华山,城中空无一人,尘埃满梁,鼠迹遍地。
陆明昱从县中搜出五百斛米,好歹能让军士食用两天。
赶到潼关,守将陈鹏正在关外与郯军死战,凭着地势险要苦苦支撑。
军粮己绝三日,陈鹏望着满山遍野的郯军旗帜,再也抵抗不住,焚烧营寨,溃退入关,与陆明昱会合。
王郯自八月初十起猛攻潼关,先遣三千百姓掘土填平关前天堑,然后命几十万士兵抛石射箭,火烧关楼,架梯登城,昼夜不息。
陆明昱六天六夜不曾合眼,五百斛米早就吃光,士卒饥饿,剥鼠嚼草。
如此抵抗,悬殊太大,守军苦盼西京来援,可等到的只是一纸赦封王郯、被敌军当成笑话的议和诏书,还有皇族百官预备弃京西逃的消息。
陆明昱熬着通红双眼,破指写下血书,向天子告急,“臣离京多日,甲卒未增一人,馈饷未闻以计,以不足两万之军,拒敌六十万众,饥馁交困,鼎镬煎心,朝廷谋臣,愧颜何寄?或闻陛下已议西巡,銮舆一动,则上下土崩!臣敢以犹生之躯,谏冒死之语,请陛下急征兵以救关防,则太祖之业犹可扶持!”
八月十九,潼关守军弓箭用尽,只能投石抵抗,王郯派人在关下重金诱降,被陆明昱击锣骂回。
潼关左边有一条遍地荆棘的山谷,以前为防商贩从此偷路逃税,山谷禁止通行,名为“禁阮”。二十日夜,王郯派大将胡遨率三万精兵入谷开路,防守禁阮的陈鹏血战而死。
胡遨迂回到潼关背面,与王郯两向夹击,陆明昱看着堆积如山的尸体和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卒,手持龙武剑,只待破关时刎颈自尽。
天明时,忽闻西边有兵马之声,陆明昱心中扑扑直跳,定是天子被血书打动,增派了援军。
翘首一望,来军打着“温”字旗号,是御西行军总帅申炯的副将温遥。
陆明昱大喜,温遥杀开胡遨的封锁,进入关楼,陆明昱下城迎接,才知温遥只带来六千人马,而且没有粮草。
温遥道:“天子沉不住气,已于前日迁驾离宫,文武百官全都随行,一路车马接踵,烟尘蔽日,百姓奔哭离散,携家逃亡,西京城中大乱,盗匪砸开府库,抢夺金银,狱犯破牢纵火,投奔叛军。敌我悬殊,潼关已不可守,我虚乍声势才逼开胡遨,等他辨清真况,再撤就不可能了,不如现在杀出,还有生路!”
陆明昱追问:“申将军现在何处?”
温遥叹气,“御西军折损极重,伤残病疫,只剩五万多人,疲退之师难挡锐敌,天子令申将军在渭水南岸待命,好护送御驾及嫔妃大臣走栈道,过汉中入蜀,随我来的六千兵卒是申将军好不容易凑出来的精锐,他令我来接你脱困,别再耽搁犹豫了!”
陆明昱别无可选,红眼望着战死的将士,咬牙下令,率部随温遥弃关杀出。
王郯过潼关,入西京,于八月二十八日在太极殿登基称帝,建立“大曦”王朝,年号“宙统”。
称帝之后,王郯封百官,安民众,令胡遨为肃天将军兼讨置使,率军十万追剿盛廷残部,令金广廉为中恒将军,固守西京,令熊函率军二十万踩平关中,招降周边诸镇。
九月,曦帝诏告天下,另发檄文至全国各域,封赏督治藩侯,收顺人心。
华年盛世东流水,江山易主一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