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好为人师 开门授徒(1 / 2)
刘子墨的到来,在汴河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李军家里有彩电,对孩子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刘子墨表现欲望强烈,又是吹笛子、翻筋斗、劈叉、表演书法,一言不合还会吟诗作赋,讲历史故事,谈《山海经》、论《玄怪志》,似乎天下之事,他都无所不知。
刘子墨的每一项技能都会让小朋友们艳羡不已,纷纷要求拜他为师。
刘子墨乐为人师,顺势当起了孩子王。汴河街七岁到十五岁的小朋友不下五十人,男孩子有近三十个,女孩子也有二十多个。
刘子墨只收男生为徒,他将那些孩子们按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成四个小队,取名为汴河童子军大队,喜欢习武的十人小队称为精武英雄分队;喜欢书法的五人小队称为翰墨飘香分队;喜欢吹笛子的五人小队称为玉笛落梅分队;喜欢写诗作词的九人小队称为蟾宫折桂分队。
汴河童子军大队成立后,刘子墨自封为大队长和总教官,他又口若悬河,舌绽莲花地进行一番就职演说,将童子军大队成立的缘起,目的和服务对象进行了一番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汴河童子军大队旨在协助治安大队维护汴河街道的日常治安,杜绝小偷小摸隐患,多做好事,行善事,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强身健体,争当**式的小英雄。
刘子墨从精武英雄分队中,挑选出两个比较机灵的队员,称之为斥候,也就是侦察队员,专门负责观察街道两头来往的可疑人员,特别是那对头发焦黄斗鸡眼,蒜头鼻子豁嘴巴,五短三粗,双脚外八的恶姐妹,对这两个人要格外留意,一旦发现就要机智示警。
每天早上六点,刘子墨带领着精武英雄分队,准时在汴河西街街头集合,先进行围街一周的跑步训练,按照军训日常喊口号“1、2、1,1、2、1,1、2、3、4”,步调一致、声音宏亮、整齐划一,看上去还是那么回事。跑步训练结束后,刘子墨便带着队员来到梅溪桥上,进行压腿训练。
刘子墨有点急于求成,他想快点出些成果。不过,有两名年龄偏小的队员压腿训练很成功,短短的一两天工夫,就学会劈叉了,还尝试着进行下腰训练。
那些年龄超过十二岁的孩子们,压腿训练相当痛苦,腿也抻不直,疼得呲牙咧嘴。
刘子墨也只好放弃教他们劈叉和空翻,转而教他们扎马步、玩套路、耍长拳。
精武英雄分队的训练从早上六点到八点,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精武分队训练时,由翰墨飘香分队负责巡逻。
精武分队训练结束后,开始负责巡逻,翰墨飘香分队开始训练。
刘子墨采用的训练方法有点特殊,别人训练是临帖,讲字的结体和运笔方法,他的训练方法古里古怪地,他要求队员右手握一枚生鸡蛋,执笔凌空,笔头下悬一重物,保持平衡不动,十分钟为一节点,半小时后训练结束,能达到这个要求的队员只有一两人。
队员们对刘子墨的训练方法持怀疑态度,刘子墨对他们说:“不瞒你们,我的书法就是这样练出来的,练字先练力,后练平衡,字若写得四平八稳,再加些力道修饰一下就完美了,你们仔细观察,不论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鲜于枢、董其昌、文徵明,还是王守仁、米芾,他们的字都写得开合有度,结体自然,字体遒劲有力,结构匀称,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他们的字之所以写得好看,完全是在于他们的腕力过人,平衡力超绝,才能达到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我的字虽写得一般,但论腕力,你们五人一齐上,我只需要三秒就可以将你们扳倒,论平衡力,那就更不用说了,我曾经连翻二十五个空心筋斗,你们有谁能够做到连续翻两个,都算你们厉害。兵法上说: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用在书法上,同样有效。”
刘子墨为了打消翰墨队员们的疑虑,挥毫急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行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遒劲有力的行草跃然纸上,意在笔先,笔断意连,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几位队员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出来与之对比,顿时觉得黯然失色,两者相较判若云泥,队员们自知功底尚浅,都老老实实地练起力来。
翰墨飘香小队从早上八点到九点练力,九点到十点临帖,所谓的帖,就是刘子墨的行书体。
翰墨队训练完后负责巡逻,轮到玉笛落梅分队开始训练。
刘子墨对吹笛虽有些天赋,毕竟半路出家,接触的时间不长,也不敢用自己的方法来训练。他只能以原始的识谱、记谱、唱谱以及对应的吹奏模式,按部就班地加以训练,效果也还算差强人意。
玉笛落梅小队从十点训练到十二点,十二点后,都回家吃饭和午休,到下午两点,玉笛小队开始巡逻,蟾宫折桂分队开始训练。
蟾宫折桂分队的训练,刘子墨采用《笠翁对韵》的方式进行训练,古诗讲合辙押韵,讲平仄,讲格律,讲对仗,词又讲词格、平仄和押韵,看上去纷繁复杂,无处下手。
刘子墨对队员们说:“古人写诗,有很多人喜欢借用,也叫寻章摘句,美其名曰:引经据典,像纳兰性德就借用过高蟾的一片伤心画不成,宋之问借用过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甚至于伟人也借用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词的借用更是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好的诗词在于原创,我对那些喜欢借用他人诗句的人不认可,写得好与不好,完全要靠开发大脑,你们有没有读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诗句呢?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先熟读后深思,再冥想创作。我能教你们的,也只是一点皮毛,写诗作词靠灵感和底蕴,厚积而薄发,。”
队员们对押韵技巧容易掌握,对对仗最感兴趣,对仗的难度系数也最高,有些词句的对仗具有唯一性,想进行置换都不可能。队员们最为反感的就是所谓的平仄,再说,诗仙李白的好多诗都不讲平仄,一讲平仄,队员们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刘子墨连自己都说不服,更谈不上说服队员,有点误人子弟之嫌。
蟾宫折桂分队的教学难度最大,刘子墨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甚至于觉得要是让秦如烟来教,都会比他教得好。
蟾宫分队从下午两点训练到下午四点,四点训练结束后,各分队回家吃饭。
四点半,汴河童子军大队全体成员在汴河东街街头集合,总教官刘子墨先表演一套太祖长拳,再来几个前空翻,将队员们牢牢地吸引在那里,接着,刘子墨煞有介事地点名表扬学习进步神速的队员,表扬当天做过好事的队员,让全体队员向受过表扬的队员学习。队员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方法,总结经验。
五点左右,二十九名队员分成三列,在刘子墨的带领下,又喊着:“1、2、1,1.、2、1,1、2、3、4”的口号围着汴河街跑步一周,边巡逻边训练。
在刘子墨的带动下,汴河街的小朋友们热情高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群小朋友每天练武习文,协助维护治安,也引起了大人们的围观和周边群众的关注。
有些小女生总是躲在门背后,偷偷地看着英气逼人的刘子墨,活脱脱地就是李清照笔下的那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有些女生比较大方,她们会跑到李军家里看电视,主动找刘子墨聊天。但是绝大多数女生都想加入汴河童子军大队。
那时候的家长思想僵化,认为男女有别,应保持距离。
现在看来,刘子墨只是办了一届免费的夏令营。
刘子墨的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李军看到他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心里也暗自高兴,毕竟外甥儿子的领导能力就摆在那里,日后如果能考上大学,一定会出人头地的。